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開啟,成都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成都的舉辦,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二周年,多重國家戰略在這座城市交匯,一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區域競爭正在打響。
成都作為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正經歷著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歷史性轉型。2024年成都國際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88億元。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技術產業投資激增92%,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更是暴漲161.6%。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城市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變革。
什么是真正的戰略機遇?不是簡單的項目簽約,而是能夠重塑區域創新格局的制度性突破。
大會開幕式發布的8項重要成果中,三項成果尤其具有里程碑意義,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國際科技合作生態系統。
首先是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正式啟動建設。作為一個常態化運營的國際科技合作樞紐,該中心自去年底獲批以來進展迅速,已與39家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企業及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成立了國際技術轉移聯盟。其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利用三年時間,與共建國家共同打造超過20個國際技術轉移節點,促成超過100項國際合作項目,并組織超過1500人次的國際技術培訓。
其次是第四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正式啟動建設,這是國家對外科技合作創新的最高級別平臺之一。新啟動建設的聯合實驗室覆蓋基礎前沿、現代農業、生命健康、工程裝備等多個關鍵領域,契合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緊迫需求。四川在此領域已有堅實基礎,已獲批建設3個國家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并擁有97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合作對象覆蓋100余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
第三是備受矚目的成渝地區“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雙千”計劃正式啟動,包含“千項合作項目”和“千名青年科學家交流”兩大核心內容。四川省積極響應,推出了“雙向揭榜掛帥”機制,首批發布40個項目榜單,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健康、低空經濟、高端能源裝備等前沿領域。這種模式改變了什么?傳統科研項目由供給端主導的格局被打破,轉向“企業找技術、成果找市場”的需求驅動模式。配套的“先投后股”財政支持方式,為高風險創新活動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資金保障。
錢不是問題,關鍵是怎么花錢。這種制度創新的價值在于,它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同時政府提供精準的政策支持,形成了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制度創新東風勁吹,三大產業賽道正迎來爆發式增長窗口。
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機遇最為突出。成都智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等基礎設施,為承接全球頂尖AI算法和數據資源提供了堅實基礎。但基礎設施只是起點,真正的價值在于如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產業優勢。大會的國際合作網絡將加速本地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數字文創等領域的產業化進程。
高端能源裝備與綠色低碳產業面臨歷史性發展機遇。四川在清潔能源領域擁有“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等既有優勢,成都明確提出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和中國“綠氫之都”。通過大會平臺,成都有望在大型風光水電裝備、氫能全產業鏈、新型儲能技術、工業無人機等領域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巨大的綠色能源市場。
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潛力同樣巨大。成都擁有天府錦城實驗室、華西醫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中國-古巴神經技術與腦器交互“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已在建設中。這些不是孤立的項目,而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為承接國際合作項目提供了全鏈條的支撐能力。
機遇巨大,挑戰同樣嚴峻。
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有待提升是首要問題。成都雖然擁有146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超過1.4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與市場需求對接不夠緊密,創新鏈條存在斷裂,大量優秀的科研成果無法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高端國際化人才引育留用壓力巨大。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熟悉國際規則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成都在頂尖科學家、產業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工程師儲備方面仍顯不足,特別是在新興交叉學科和"卡脖子"技術領域。
本地企業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鏈的能力有待加強。許多中小科技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管理、跨文化團隊協作、全球供應鏈整合等方面經驗薄弱,難以在全球創新網絡中占據有利位置。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和文化問題。
關鍵在于系統性應對。
政策創新層面,成都需要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推廣“先投后股”等新型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研究設立“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專項引導基金。升級人才激勵機制,為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從簽證居留到子女教育的全方位支持。
平臺建設方面,要將大會短期效應轉化為長期化、實體化運作的國際合作平臺,做強成渝地區“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推動“四川科創通”等平臺增強國際化服務功能。
企業層面,應主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積極參與“雙向揭榜掛帥”等國際合作項目,科學制定國際化發展路線圖,加強內部能力建設與合規經營。
時代的機遇稍縱即逝。成都正站在從區域中心向全球創新節點躍升的關鍵時刻。2024年成都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增長13.5%,這僅僅是開始。隨著國際科技合作的深化,成都有望成為連接中國西部與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中占據有利位置。
在當今風云激蕩的大變局時代,夯實創新實力、構建開放生態,永遠是最重要的。成都能否抓住這個歷史性機遇,關鍵在于執行力和持續力。
【宏觀政策與區域發展】
深圳低空經濟獲頂層設計支持,萬億級市場加速成型中辦國辦文件明確支持深圳深化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改革,探索跨境直升機飛行等創新業務。30省份已將低空經濟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民航局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達1.5萬億元,2035年突破3.5萬億元,深圳作為改革試點將率先構建完整產業生態。
國家能源局啟動氫能試點,全產業鏈發展路徑明晰能源局將遴選項目和區域開展氫能試點工作,推動“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并形成可復制經驗。這標志著氫能從技術驗證走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轉折,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明確的政策預期和發展方向。
育兒補貼制度呼之欲出,托育服務迎政策紅利期財政部明確正抓緊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同步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這是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重要舉措,托育服務產業鏈將迎來需求爆發和政策扶持的雙重利好。
離境退稅新政效果超預期,消費復蘇勢頭強勁政策實施首月退稅筆數暴增116%,“即買即退”業務量同比增長32倍,銷售額增長50倍。退稅商店擴容至5196家,反映出國際旅游消費市場正在加速回暖,零售業復蘇動能充足。
【產業升級與科技前沿】
全球首個AI芯片設計系統發布,國產替代迎來突破“啟蒙”系統實現芯片軟硬件全流程自動化設計,多項指標達到人類專家水平。在美國加強AI芯片出口管制背景下,這一革命性突破為國產芯片自主可控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ASIC定制服務商有望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首張干細胞處方開出,第三次醫學革命正式啟航艾米邁托注射液在北大人民醫院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干細胞藥品進入商業化新紀元。干細胞技術作為繼藥物和手術后的第三次醫學革命,將為難治性疾病患者帶來新希望,相關產業鏈市場空間廣闊。
轉基因育種審批提速,種業科技創新進入爆發期轉基因技術被定位為農業科技創新重中之重,智能育種平臺大幅提升研發效率。在糧食安全戰略驅動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種業龍頭將充分受益于產業化進程加速帶來的巨大機遇。
中國攻克機器人靈巧手技術,450億市場蓄勢待發科學家實現類人水平自適應抓取突破,掌面70%面積集成高分辨率觸覺感知。靈巧手占人形機器人價值量30%,2030年市場規模達450億元,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將在產業鏈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七部門聯手推進食品工業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提速明確2027年重點企業數字化普及率達80%,將培育10家以上智能工廠和百個典型應用場景。食品工業作為萬億級民生產業,數字化轉型將帶動整個產業鏈升級重構,相關服務商面臨歷史性發展機遇。
如需定制精準情報,
預判政經走勢與企業布局,
請聯系13699081667(微信)
? Copyright
雨前顧問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