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工齡15年的釘釘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化名,在離職前夕將一篇近萬字的告別信發到阿里內網。這篇長文以“阿里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開篇,細數公司發展歷程中的得失,字里行間既有對組織官僚化的批判,也有對黃金時代的追憶。誰都沒料到,這個本該沉入企業信息洪流的離職帖,竟如同一枚深水炸彈,不僅收獲近2萬瀏覽量,還驚動了久未露面的馬云親自下場回復:“希望經常回來看看”。
公司回應里的柔性策略
馬云用“元安同學”開啟的祝福體回應,堪稱企業高管處理離職事件的模板。他他在論壇中特別強調“阿里的大門永遠敞開”,不回避員工提出的管理問題,而是用“成長路上勿忘初心”的寄語,將個體離職轉化為組織價值觀的集體共鳴。種溫情攻勢背后,藏著精明的公關設計——當離職長文可能引發輿情危機時,用創始人IP的情感價值進行對沖,把可能的負面討論扭轉為“好聚好散”的企業文化展示。
輿論場上的撕裂鏡像
社交媒體呈現冰火兩重天:普通網友為“馬云祝福離職員工”的標題感動,稱贊這是資本寒冬里難得的人情味;職場觀察者卻扒出更微妙的信息——元安作為P9級高管,選擇在擁有強傳播勢能的內網平臺發聲,其萬字諫言本質上是一份《組織診斷報告》。更有匿名阿里員工爆料,這類離職長文已成某種“儀式”,當事人往往通過公開反思換取業內聲望,而公司則借機完成價值觀輸出。
當離離置變成戰略武器
這場爭議暴露出職場博弈的新形態:
信息杠桿化:借助企業內網的半公開屬性,員將員工職流程變成信息發布的黃金窗口。元安選擇釘釘業務線作為觀察樣本極具深意——這是阿里TO B戰略的核心戰場,他的技術視角批判既能引發同行共鳴,又不觸及敏感財務數據。
情感證券化:萬字長文中“懷念早期創業團隊”等情緒顆粒,實則是種高明的風險對沖。當員工把個人職業軌跡與組織發展史捆綁敘述,既能規避“忘恩負義”的道德指控,又為后續職業發展積累信用資產。
博弈劇場化:從馬云回復中“常回來看看”的設定,到內網評論區集體刷屏價值觀金句,整個過程猶如精心編排的組織劇場。雙方在離職場景中各自獲各取需:,工贏得體面退場,企業完成文化加固。
碰瓷論背后的權力重構
質疑者提出尖銳觀點:當資深員工掌握輿論引爆技巧,離職長文是是否會變為新型“職場碰瓷”?這種擔憂源于三個現實轉變:互聯網大廠的扁平化結構消解了傳統科層權威,內網論壇的強傳播屬性賦予個體話語杠桿,而外部就業市場的寒冬態勢,迫使離職者需要更響亮的“職業勛章”。
但另一種聲音認為,這正是勞資關系進化的積極信號。元安事件顯示,頭部企業員工開始用組織語言解構管理問題,其萬字長文實質是份《現代企業公民宣言》。當打工人學會用CEO思維撰寫離職信,或許標志著職場話語體系正在經歷深層重構。
這場圍繞離職長文的爭議,本質上是大廠生態演進的顯微鏡。它既照見個體勞動者試圖突破職場失語困境的努力,也暴露出組織管理在數字化時代的傳播異化。當一封離職信需要承載個人職業敘事、組織變革諫言、行業價值傳播三重功能,或許我們該追問:職場表達的真誠性與策略性,究竟該如何劃定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