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加,大腦也在逐漸衰老。然而,研究發現,像久坐這類行為,會加速大腦衰老,如果能改變,反而能減緩負面影響。
久坐不動,會讓大腦“加速衰老”!
2024年12月,《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癥》刊發的一項研究發現,看起來更老的大腦,與缺乏運動、糖尿病和中風有關。而積極的身體活動可能有助于延緩大腦衰老!
(1)久坐不動加速大腦衰老:研究發現,更高的身體活動水平與更低的大腦年齡差距值相關(大腦更年輕),體力活動不足者的大腦年齡差距平均增加1.75年,大腦衰老速度明顯加快,表明積極的身體活動可能有助于延緩大腦衰老。
(2)肥胖但堅持運動有助大腦健康:肥胖人群若保持規律運動,大腦年齡差距反而比正常體重但久坐者更低。說明運動可抵消肥胖對大腦的負面影響。
該研究通過分析739名70歲健康老人的腦影像和生物數據,首次揭示了腦年齡差距與生活習慣、代謝疾病、腦血管損傷的深層關聯。
研究截圖
此前,《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對近5萬名67歲左右的老年人展開6.72年隨訪的發現,與每天坐9.27個小時的人相比,每天坐10個小時與患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8%有關,每天坐12個小時與患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63%有關,每天坐15個小時與患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221%有關。
可見久坐對大腦和認知功能的危害。簡單來說,在老年人中,久坐不動的時間越長,全因癡呆癥的發病率就越高。因此,為了確保老年時期大腦保持靈活,建議堅持運動。
運動和不運動,大腦真的會差好多!
1.運動,大腦不易缺氧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則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產生精神壓抑,表現為體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連天。而運動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
2.運動,大腦轉得更快
美國紐約大學神經科學教授Wendy A. Suzuki(溫蒂·鈴木)在TED演講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堅持運動后專注力、注意力、記憶力都比以前好了。她表示,長期運動有助于改善注意力功能,而這功能取決于前額葉皮質。不但能有更加的專注和注意力,海馬體的容量也會增加。最后運動獲得的好心情還會有長期的效應。
TED演講截圖
3.運動,大腦患病風險低
2023年《柳葉刀-老齡健康》刊發的一項對9萬余名成年人長達數年的隨訪發現:每周20至140分鐘(即每天3分鐘到2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強度運動,能顯著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死亡風險。
讓大腦更年輕,推薦哪些運動?
很多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腦子不夠用了,但事實可能是你運動太少了。推薦幾種運動,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循序漸進動起來。
1.揮拍運動
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揮拍類運動往往都需要調動身體多個肌肉群,眼睛看著球來進行手眼的協調。它強調了協調性、柔韌性,同時要有一定耐力。運動過程中,大腦需快速緊張思考球技和戰術,需要動態記住雙方的比分,可以使大腦保持思維的敏捷性。
2.跳舞等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常見的種類包括步行、跑步、騎車、游泳、跳健身舞、做健身操等多種方式。
其中,跳舞可以鍛煉到我們身體的很多方面:觸覺、視覺、感覺、力量、柔韌性、平衡性、肢體協調、情緒,以及記憶力等等。
3.傳統的身心運動
像太極、瑜伽和普拉提之類的調整身心的有氧運動,也有助于改善認知。而且太極還更適合老年人。
4.高強度間歇運動
2024年,《衰老與疾病》刊發的一項研究,專門評估了健身的健腦效果,結果發現,堅持半年時間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對改善老年人的大腦功能有至少五年的長期效果。研究中參與者每周鍛煉3次,每次36~45分鐘(包括熱身),堅持6個月。
高強度間歇訓練特點是短時間內全力、快速、爆發式地運動,如球類(揮拍)運動、快跑+慢跑、跳繩、動感單車、高抬腿、俯臥撐、開合跳、波比跳等。
5.啞鈴等抗阻運動
上海市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倪靜2021年在澎湃號刊文介紹,傳統的抗阻力訓練有俯臥撐、啞鈴、杠鈴等項目。研究發現,帶領老人做設計好的舉小啞鈴的規律運動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提高老人的注意力力和執行功能。
來源:《健康時報》(僅用知識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