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后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yǎng)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今天是父親節(jié),朋友圈里滿屏的“父愛如山”,可爸爸這座山壓垮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擁有怎樣的父愛?
反正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說,父親帶給他們的“愛”真的消受不起!
父親節(jié),我想給所有父親潑一盆冷水:下面3種中國式父愛要不得,希望你一個也不占。
有類似經(jīng)歷的寶子,都默默轉發(fā)了,祈禱父親能看見……
一、沉默是金型
你可能意識不到,你的不開口,正在摧毀孩子的安全感。
“爸,我今天考了第一名!”
“嗯,別驕傲。”
“爸,在學校有人欺負我!”
“嗯,別理他。”
這種溝通還是有來有往的,我有個同事說,他小時候爸爸在家?guī)缀跏遣徽f話的。
所以他長大后也是社恐,總覺得融入不了團隊,每天說的話不超過三句。
中國式父親好像總是不善于表達,沉默的背影,成了他們的標簽。
但心理學研究顯示,長期缺乏父親語言肯定的孩子,自卑感是同齡人的3倍。
可悲的是:90%的父親自認為深愛孩子,但卻有60%的孩子覺得父親冷漠無情。
沒有語言交流,即使你天天在孩子身邊,他也感受不到父愛!
更扎心的是,這種沉默會代際傳遞:從小沒被父親夸過的孩子,長大后自然也不會跟自己的孩子溝通。
當然,爸爸們也不是刻意不說話,他們只是不善于溝通。
如果你也不知道跟孩子說什么好,不如試著每天問孩子四個問題:
“今天有什么好事發(fā)生?”
“你覺得今天自己哪里做得好?”
“今天遇到了什么困難嗎?”
“有什么需要爸爸幫助的?”
哪怕一開始覺得別扭,也沒關系,別讓家里安靜下來,找點話來聊吧,這樣才有煙火氣,才是孩子需要的真實的陪伴。
二、霸道打壓型
孩子今生遇到的最大挫折,可能恰恰是你給他帶來的!
“別人都會寫,為什么你不行?”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能有什么出息?”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你必須聽我的!”
有一種爸爸似乎永遠是家中的掌權人,他永遠不會錯,永遠在用高姿態(tài)指責孩子!
如果你要是這樣說話的,那還真不如“沉默是金”!
因為言語有時候比刀刃還要鋒利!
長期被父親否定的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現(xiàn)在學習是為了父母,將來工作是為了博得領導賞識,一輩子恐怕都難以找到自己。
而且孩子長期在家中沒有話語權,要么會變得唯唯諾諾,要么就會激烈叛逆!
因為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而父親總有一天會走下神壇。
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比父親淵博,自己的體格比父親健壯時,他的激烈反抗,是你再霸道也壓不住的。
我有個小學同學,前兩天剛剛送走他的父親,跟父親作對了一輩子,那天他哭著說:
“其實我特別想問您一句:您究竟為什么生我?”
別再用架子維持自己的權威了,蹲下來跟孩子一起打打鬧鬧,并不會有損你的形象。
三、很忙隱形型
你賺的錢,買不回孩子的童年。
我有個朋友是資深班主任,她說在班里搞過一個調查,超過半數(shù)的孩子晚上很難得能見到爸爸,父親一般都是在他們睡下之后才回家。
《2023中國家庭育兒白皮書》提示:84%的家庭存在“父親教育缺位”,父親日均陪伴時間僅47分鐘。
更殘酷的是,父愛缺失的孩子,輟學率和犯罪率是正常家庭的2-3倍。
可見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父親的參與。
別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啦!
你家孩子可需要你了!
哪怕推掉一個飯局,也要想著早點回家,跟孩子聊會天,陪他做喜歡的事,這些畫面能給孩子力量感,會治愈他一生的。
不要拿“賺錢養(yǎng)家”當擋箭牌,再多的錢,也抵不過孩子童年的幸福感。
蓁蓁碎碎念
小時候,我爸就是沉默+隱形型父親,不懂得溝通,更不想要陪伴。
跟那么點小孩,有啥好玩的?根本玩不到一塊去嘛!
我是慢慢長大之后,學心理之后,才摸索到如何表達情緒的。
小時候,真的很自卑,很少跟同學說話。
到現(xiàn)在,其實也是個I人。
別讓刻板印象毀了親子關系,爸爸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泥巴,爸爸也可以犯錯,爸爸也是人也需要交流!~
這個父親節(jié),做回一個鮮活的老父親吧!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爸爸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