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舊稱錫蘭。是位于南亞次大陸以南印度洋上的島國。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接近赤道,終年如夏。僧伽羅語、泰米爾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和全國語言。
16世紀起,斯里蘭卡又開始了長達400多年被歐洲人殖民的歷史。1948年獨立后,又開始了持續25年的內戰。國家歷經多次政治動蕩和社會危機。2022年7月,總理宣布國家破產......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誕生了我們本次設計之旅的主角: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筑師之一、亞洲建筑之父.......他在自己的領域中無與倫比。他自己的混合血統和廣泛的旅行經歷了他的獨特歷史觀,將過去視為層次豐富、多面性的。
杰弗里·巴瓦 Geoffrey Bawa
1919—2003
“如果有人像我一樣從設計建筑到將其建成之中獲得這么多樂趣時,他就能理解為什么我會認為無法用分析或規則來精確描述建筑的每一個步驟。我深信建筑是無法用言語來解釋的,我一直喜歡看建筑,但不喜歡閱讀有關它們的解釋。建筑無法被完整的詮釋,必須親自去體驗。”
——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
Channa Daswatte
先生
巴瓦設計事務所合伙人
現任巴瓦基金主席
巴瓦生前弟子和助手
01
巴瓦自宅:33街自宅
33rd Lane Residence
入內參訪
在巴瓦的認知里,建筑是文明的產物,住宅更是人類生存方式的社會縮影。他認為建筑應根據居住者的因素產生改變,這是建筑生命力的體現 。巴瓦的職業生涯從私人宅園起步,位于斯里蘭卡科倫坡 33 街的自宅是他重要的建筑“試驗室”。
1959 年,剛從倫敦回國的巴瓦租下了這里的第三幢建筑,并改造成小型臨時寓所,設置了臥室、衛浴、起居室、廚房和傭人房。此后,他不斷對這片住宅進行改造擴建。
1961 年,他趕走第四幢的租戶,增添了正式餐廳和畫室;1968 年,拿下剩下兩幢并啟動全面整改工程,打通第二、三兩幢擴大主臥室空間、建客房,拆除第一棟新建四層塔樓,塔樓底層為車庫,二層是書房,三層是涼廊,還可通往屋頂層平臺。
整個場地呈接近規則的矩形,總面積約 560 平米,內部空間結構復雜,大致可分為住宅、塔樓和辦公室三個區域。
02
巴瓦工作室
The Gallery Cafe
入內參訪
當代地域性建筑的教科書級典范。狹長的淺水池里倒映著天井的日光,拋光的椰樹桿和花崗石柱礎柱頭纖巧地撐起屋頂。建筑的地域性在這里被詮釋為某種敏感精確的美學特質。
狹長的淺水池裡倒映著天井的日光,拋光的椰樹桿和花崗石柱礎柱頭纖巧地撐起屋頂。建筑的地域性在這里被詮釋為某種敏感精確的美學特質。作為巴瓦曾經的工作室,巴瓦在這里嘗試了多種坡屋頂和瓦的鋪設實驗。
如今,巴瓦工作室已經改造成為集咖啡、餐廳、畫廊、商店于一體的設計美學綜合體,讓全球的巴瓦迷來這里朝圣。
03
87號別墅
Villa No.87
入內參訪
位于本托塔的87號別墅,是巴瓦為藝術家好友莉迪婭·杜奇尼 Lydia Duchini設計的私宅。
87號別墅也是巴瓦“批判性地域主義”實踐的典范,展現了如何將現代建筑適應熱帶氣候與文化語境。
04
德薩拉姆之家
DeSaram House
入內參訪
巴瓦受委托為Druvi和Sharmini de Saram的兩座小房子進行翻修。業主的音樂和藝術喜好在整個建筑中得到體現。家族的藝術收藏裝飾著整個建筑的墻壁,而Druvi的音樂室位于房子的中心。
巴瓦的標志性庭院也是這個項目的特色。客廳的長邊部分有著荷蘭式的門,門打開就可以看到庭院中的池塘水面。狹窄的走廊環繞整個平房的外圍。
05
盧努甘卡莊園
Lunuganga Estate
入內參訪
斯里蘭卡的秀美景色,以山與湖的結合為背景,形成了更加遼闊的空間,巴瓦本人也曾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確保這一切在時光流轉中不會磨滅。然而,一旦忽視維護,園林的小路便會被密林淹沒,似乎這片土地的存在本身就與自然法則緊密相連。
在斯里蘭卡的南部,有一處隱藏在熱帶植物間的神秘園林,這就是建筑師杰弗里·巴瓦親手打造的盧努甘卡莊園。隨著雨水拍打在這個精心設計的地方,莊園的每個角落似乎都在熠熠生輝,展現出一種自然與建筑完美融合的和諧美感。
藝術與生活的交融巴瓦所推崇的理想不僅體現在建筑的設計與構建中,更滲透于這種生活方式與環境的選擇中。他的一舉一動都與自然的法則相陪伴,而這恰恰是他作品的靈魂所在。
早年長期居住、周游于歐洲,熱愛藝術的巴瓦錘煉出一流審美,他鐘情于意大利文藝復習時期園林和英國18世紀花園,將它們的風格融入盧努甘卡。對藝術的追求與作為建筑師的務實、創新并不違和。巴瓦不迷信高級建材,擅長利用本土、日常的材料,例如,他將斯里蘭卡傳統陶瓦覆蓋在常見的水泥瓦上,解決了防水、隔熱需求,確保材料易得成本可控,凡此種種,反而由此塑造出獨特的美學風格。
06
坎達拉馬遺產酒店
Heritance Kandalama
入住+參訪
坎達拉馬遺產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 Hotel,位于斯里蘭卡文化三角區的丹布勒,背山面湖,可以遠眺錫吉里耶獅子巖,這是一座鑲嵌在巖石上,用綠植包裹著的建筑。
坎達拉馬遺產酒店H的建筑遵循的主題是可持續建筑和極簡主義, 是園林建筑的智慧。酒店從前期選址、策劃、設計、到建設實施和監理均由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完成,是巴瓦本人最滿意、最杰出的作品。
同時獲獎無數,2000年被美國綠色建筑協會(USGBC)評為全球第一座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認證)酒店,被美國國家地理推薦為世界五十家最好酒店之一。
07
肉桂本托塔別墅酒店
Cinnamon Bentota
入住+參訪
肉桂本托塔別墅酒店 Cinnamon Bentota,是斯里蘭卡的第一個海灘度假勝地的酒店之一。
這家豪華酒店坐落在Cinnamon Bentota海灘和Bentota河之間的之間,其寬闊的椰樹林花園遍布30英畝,是按照荷蘭殖民地建筑的傳統建造的,無與倫比的地理位置和著名的設計師巴瓦Geoffrey Bawa 的酒店建筑理念相結合,使其成為斯里蘭卡酒店中最受歡的海灘度假酒店之一。
08
安納塔拉酒店
Anantara Kalutara
入內參訪
安那塔拉度假村酒店Anantara Kalutara Resort,原為巴瓦于1995年設計的辛巴達花園酒店,后由于斯里蘭卡北部戰爭、巴瓦去世、印尼海嘯,遲遲未能面世。
直到2006年,巴瓦得意弟子Channa Daswatte繼承了巴瓦建筑遺志,整體框架根據巴瓦的圖紙重建完成。
09
本托塔天堂之路酒店
The Villa Bentota by KK Collection
入內參訪
本托塔別墅天堂之路酒店是巴瓦中后期的作品。在上世紀 70 年代,這里還是一處破舊的祖屋,經過巴瓦的重新設計,它成為斯里蘭卡第一家精品酒店。
不同于大型酒店,小型酒店也許需要更多的變化與更加細致的布置。而對于本托塔別墅天堂之路酒店來說,它做到了每一間房間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布局、風格及裝飾。
本托
10
阿洪加勒遺產酒店
Ahungalla Heritance
入內參訪
酒店建筑群以泳池為中心,向兩邊對稱開來,區別于簡單地沿海濱一字排開,它形成了三個組團,圍成三組院落;采用四坡屋頂,細部處理簡潔。
走廊邊上,暖黃色的地面涂料、亮白色的墻壁涂料與黑色的透空欄桿,三種色彩足夠將自然的采光引入室內,隨著12小時的光線變化,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令人浮想聯翩。
11
杰特威潟湖酒店
Jetwing Lagoon
入內參訪
杰特威潟湖酒店位于尼甘布潟湖邊上,酒店以其獨特的優雅和怡人的寧靜聞名遐邇。酒店是斯里蘭卡傳奇般的建筑師杰弗里·巴瓦設計的首家度假村,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酒店的戶外泳池相當壯觀,是斯里蘭卡西北海岸上最長的泳池,它從酒店接待處一直延伸到酒店主樓。泳池兩旁挺立著高大的棕櫚樹,涼爽的微風從耳旁吹過,輕松自由的氛圍渾然天成。
12
尼甘布碧水酒店
Blue Water Hotel
入住+參訪
碧水酒店The Blue Water Hotel,是巴瓦生前設計的最后一座公共建筑作品。
項目位于科倫坡市的南區,坐落在鐵路線與又長又平的海灘之間的椰樹林里。他采用圍墻封閉的辦法隔離出一方樂土,把客房、餐廳和休息大廳面向大海,用連廊將分散的酒店各部分連在一起。
13
杰特威燈塔酒店
Jetwing Lighthouse
入住+參訪
燈塔酒店建在巖石邊緣,建筑的一側面對著洶涌的海浪。視野非常壯觀,酒店的南端正對著海對岸的加勒堡。
酒廊和餐廳懷揣著舊日休息屋和種植園俱樂部的回憶,而露臺和門廊的裝修堅固耐用,能夠經受西南季風的影響。酒店的不同區域通過連接設施相互連接。
酒店的設計風格樸素,靈感來自古代摩爾式宮殿、遠洋郵輪、古莊園和殖民風格別墅。
14
安縵加勒
Amangalla
參訪+下午茶
斯里蘭卡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眼淚”。一個聽起來高大上,又略帶一絲文藝氣息的國家。是馬可波羅筆下寫的世界最美的島嶼,美麗海灘和高山仙境不輸泰國;是被佛教浸潤的國度,始終為你保留了一片凈地,令人震撼的佛教氛圍不輸印度。
安縵加勒Amangalla,是全球第13家安縵酒店,由安縵御用設計大師KerryHill操刀完成,于2005年開業。
安縵加勒Amangalla坐落于加勒城堡的古城墻內,建筑始建于1684年,是東印度公司殖民時代的歷史建筑。雄偉的三層荷蘭殖民時期建筑俯瞰著海港,連接起教堂與中央街道。這些建筑保留了17至18世紀荷蘭建筑的原始風貌,很適宜這里的赤道氣候。
15
西格利亞獅子巖
Sigiriya Lion Rock
參訪
斯里蘭卡巨巖王朝 ,是一座真真實實構筑在橘紅色巨巖上的空中宮殿。有著澳洲艾爾斯巖的自然奇景,更有著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人工奇跡,不得不讓每位初到的游客瞠目結舌大嘆神奇。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斯里蘭卡“文化金三角”其中的一個頂點,并且也是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世界級珍貴遺產之一。
這塊巨巖高兩百公尺,由遠處看,獅子巖是塊俯伏在丹不拉(Dambulla)東北部平地。頂部平坦貌似獅子的大石,獅頭風化掉落,只剩下孤伶伶的獅身,背上藏了一個建在二百米高空的花園宮殿。曾被埋沒在叢林中好幾個世紀,直到19世紀中才被英國獵人貝爾發現,從此備受考古界的重視。
它的范圍包括護城河,一座花園廣場,丹布勒一座巨大的巖石,以及建筑在巖石頂端,磚紅色的空中城堡。 這座天上宮闕是由摩利耶王朝的國王卡西雅伯(Kassapa)(西元447-495年) 建造的。卡西雅伯國王弒父登基,為了逃避為父報仇的同父異母弟弟莫加蘭(Mogallana)復仇,十八年間,沿山建造了這座軍事防護重于統治意義的碉堡宮殿。
16
丹布勒石窟寺
Royal Cave Temple
參訪
石窟寺是斯里蘭卡佛教寺窟,擁有2200多年的歷史,覆蓋面積達2100平方米的壁畫及157尊雕像。有一臥佛長達14米,形制奇偉,由整塊巖石雕刻而成。壁畫斑斕璀璨,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佛窟包括五所圣堂,是斯里蘭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洞穴廟宇,極具宗教藝術價值,展示了佛教藝術的魅力。
丹布勒巖洞坐落在一座石山的斜坡上的一塊160多米高的山崖下。丹布勒巖洞是公元前一世紀瓦拉加姆巴國王被驅逐時的避難所。當時,瓦拉加姆巴國王被南印度的入侵者逼迫離開了都城阿努拉德普勒,躲到了丹布勒的附近的石山上,當地的僧人收留了他,把他藏到了巖洞里。
14年后,國王趕走了印度人,奪回了王位。為了報答僧人的救命之恩,他讓人把丹布勒石窟建造成了一座宏偉的巖石寺廟,這座寺廟最初只有三窟巖洞,后來又擴展到了五窟。
17
科倫坡紅色清真寺
Jami Ul-Alfar
參訪
斯里蘭卡,這片位于印度洋的翡翠島嶼,以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于世。而在這個古老而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度里,有一座獨特的建筑,它如同一顆閃耀的明珠,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那就是紅色清真寺。
坐落于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清真寺Jami Ul-Alfar,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紅色清真寺”。這座清真寺矗立在科倫坡最繁華的購物市場中心,它不僅是信仰之地,更是一處獨特的建筑景觀,酷似一座巨大的棒棒糖。
紅色清真寺的外觀別具特色,與一般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大相徑庭。其獨特的紅白相間的外墻,以及猶如糖果棒般的柱子,給人一種童話般的夢幻感。特別是當夕陽余暉灑在紅色清真寺的時候,它的色彩更加絢麗多姿,仿佛來自童話世界的奇跡。
建筑無法被完整的詮釋,必須親自去體驗。
——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
斯里蘭卡 x 杰弗里·巴瓦 設計之旅
從莊園到酒店:穿越巴瓦的建筑時空
游學活動招募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