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長春人文學院福祉社團成立大會在西校區福祉實訓樓多功能演播廳舉行,標志著學校在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動福祉教育向內涵化與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為培養具有福祉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開辟了新的實踐路徑。黨委書記柳軼、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李曼,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教務處、科研處、福祉研究院、創新創業學院負責人,以及社會福祉學院、健康福祉學院、護理福祉學院、兒童福祉學院、文學院、國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體育教研部等社團業務指導單位領導,社團指導教師、成員參加成立大會。
大會由校團委書記寇雅楠主持。她介紹了學校12個福祉社團建設情況。社團籌備初期,校領導以“理論筑基、實踐賦能、文化浸潤”三位一體定位構建頂層設計。建設過程中,指導單位與教師創新“專業教師+行業導師”雙指導模式,在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方面傾心賦能。在社團骨干與成員的積極參與下,首批12個福祉社團正式組建。它們以“學習福祉理論、踐行福祉精神、傳播福祉文化”為使命,為學校福祉教育注入鮮活力量。其中,10個學生社團內容豐富,涵蓋理論學習、學術科技、文化體育、創新創業、志愿公益五大類別,分別為習近平“人民福祉”研究會、社會福祉調查協會、康養管理能力提升協會、兒童心理福祉協會、大學生文化福祉促進會、大學生體育福祉促進會、大學生美育福祉促進會、女大學生福祉發展協會、大學生福祉創新社和燃光福祉志愿者協會。2個教師社團主旨鮮明,分別為青年教師福祉研究協會、青年教師福祉教學協會。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李曼為首批福祉社團授旗。12面旗幟承載著學校對福祉社團的殷切期望與全力支持,彰顯著12個社團“心系民生福祉”的堅定初心與重要使命。
社會福祉調查協會會長、社會福祉學院2022級學生紀欣彤同學作為福祉社團負責人代表發言。她表示,將積極帶動每位成員在實踐中感知專業價值,在交流中收獲心靈共鳴,讓福祉社團成為滋養理想、孕育擔當的精神沃土。
習近平“人民福祉”研究會指導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孔茹意代表教師發言。她表示,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是思政教師的首要職責。全面提升學生在福祉理論研究、傳播推廣、實踐應用等方面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今后將在創新活動形式、強化過程管理和深化協同聯動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社團可持續發展。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福祉學首席負責人、學校福祉研究院副院長趙繼倫教授圍繞“熱度”“契機”“期待”三個關鍵詞,分享了對學校福祉學科建設的體會。他指出,12個新社團的建立標志著學校福祉學科建設迎來新起點,彌補了過去15年發展中福祉研究與整體氛圍的不足。面對新的發展機遇,他希望全校師生以12個福祉社團為實踐平臺,通過扎實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共同推動福祉學科建設,為國家福祉發展貢獻新智慧,為學科前沿創新開辟新方向。
黨委書記柳軼在講話中首先向為社團籌備付出辛勤努力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感謝,向首批成立的12個福祉社團表示祝賀。他指出,福祉社團的成立,不僅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也是完善福祉學科體系的關鍵環節,更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路徑。希望相關職能部門和業務指導單位要強化統籌協調,打造品牌矩陣。發揮樞紐作用,為社團提供場地、經費、指導等保障支持。重點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品牌活動,形成“一社團一特色”的發展格局;希望各協會指導教師要堅守育人初心,深化專業引領。發揮“引路人”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福祉觀;希望各協會骨干要提升管理能力,發揮帶頭作用。強化責任意識,做好組織架構建設、活動策劃執行和成員培養工作,各社團成員要珍惜實踐平臺,錘煉綜合素養。最后,柳軼書記對即將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和學校首屆福祉創新大賽寄予厚望,希望大家深入基層開展福祉調研,積極申報創新項目,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貢獻力量。
站在福祉社團成立的新起點,學校正以系統性戰略布局開啟福祉教育的全新征程。未來將以福祉社團為載體,推動福祉理論研究與國家民生需求深度對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高校福祉育人范式,努力使福祉社團建設成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抓手,為構建中國特色福祉教育體系,推動學校建成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應用型大學作出新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