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學校
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所新興學校的“幸?!蹦?/strong>
6月6日,由北京新生態教育基金會與合生創展攜手籌備的九年一貫制公立學?!ɑ輰W校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在北京市通州區縵云ONE舉行。
在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此次啟動儀式格外引人關注。通惠學校的啟動,堪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發展歷程中具有標志性的事件。
啟動儀式上,新生態教育基金會發起人、原北大附中校長,現平谷農業中關村學校校長王錚,原中關村三小校長,現十一朝陽實驗學校校長劉可欽,北京新生態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劉慈航等國內知名教育大咖,聚焦“新生態 新教育 新未來”主題,圍繞教育改革新動態、家校社協同育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議題,深度剖析通惠學校這所新興學校的魅力與潛力,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擴優提質,打造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樣板。
通惠學校,這所落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縵云ONE社區北側,預計于2027年秋季招生的公立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其“機制創新、特色辦學、名校長工作室賦能、高質量協同育人”四大亮點,引發了人們對于新生態學校的深度思考。
劉可欽
新生態教育基金會發起人,原中關村三小校長、現十一朝陽實驗學校校長
原中關村三小校長,現十一朝陽實驗學校校長劉可欽認為,在AI時代到來的時候,新的教育理念已經在沖擊傳統的育人方式,比如說項目制學習、真實性任務學習等。這樣的學習方式在今天的育人過程中變得更加綜合、動態、個性化,這是學校面臨的新挑戰。
“如果學校用過往的辦學經驗來教育今天的孩子如何面對未來的世界,這無疑是一種失敗。”劉可欽校長表示,只有好的校長提供好的理念,才能推動學校和師生向前走。學校不能只盯著考試分數,盯著考試分數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只是一味盯著考試分數的話,學??赡芫褪チ私裉?,也失去了未來。
機制創新:政府支持+企業資源加持+名校長工作室助陣!
在創辦通惠學校的時候,首要問題是思考辦一所什么樣的學校。這所學校能夠保證且能夠長期滿足學生家長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通惠學校歷經兩年多的籌備,參照世界發達國家公立學校改革的成功范例,將創造性采取“政府舉辦、社會資源加持”的新機制。作為公立學校,通惠學校不僅有政府和教委的強有力管理,還增加了新生態教育基金會及企業社會資源的補充,進一步激發辦學活力。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北京新生態教育基金會和教委經過深入研討,疊加合生創展企業資源的支持,三方于去年年底簽訂了正式合作協議,約定了在政府基本投入和質量監督的基礎上,由北京新生態教育基金會負責引入社會資源,并在教育界專家的規劃下,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
劉慈航
北京新生態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戰略簽約儀式上,劉慈航秘書長介紹了通惠學校的辦學機制。他表示,通惠學校將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及名校長工作室的指導下,秉持教育改革初心,把學校打造成為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中國學校創新案例。
特色辦學:突破傳統培養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型
新生態教育基金會方面介紹,在多方協同之下,通惠學校將以“項目制學習+能力化培養”為核心開展特色辦學,組建學生項目小組,提升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劉可欽校長認為,“孩子們需要在真實世界、真實的挑戰當中提升綜合應用知識能力,重構自己的知識。世界的組成不是按學科組成的,而是用一個一個發展的問題和挑戰組成的,未來的學生發展需要的是基于真實任務的學習?!?/p>
在資源整合與協同育人層面,通惠學校將創新性與北京生態教育基金會旗下科學教育、家校共育、多語言學習、體教融合、藝教美育等多項工作室鏈接,通過家長共創等機制,深度推進學校課程與社區生活、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北京生態教育基金會還將同步創建“云端學?!?,定期通過遠程學習得到專家和教師的指導,還可以在課后及業余時間自主學習項目制課程。每一個通惠學校的畢業生也將成為線上學校的畢業生,在線上學校,學生們在畢業前,需要每年完成一個項目的學習,需要熟練掌握一門新時代的“新語言”,比如編程、視頻制作、新媒體寫作、主題演講等等,讓整個世界成為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舞臺。
高質量育人:“名校長工作室”賦能,實現學校高起點辦學
劉慈航秘書長介紹,在北京新生態教育基金會的協調下,以王錚校長、劉可欽校長等京城名校長為核心,組成“名校長工作室”,為通惠學校選聘校長,培養教師,并深度參與戰略規劃、校園空間設計、課程開發、資源整合等多方面工作,將擁有幾十年深厚積淀的教學經驗融匯到這所全新生態的學校之中,聯動社會企業與資深教育管理者,為學校建設注入特色發展的新動能。
王錚
新生態教育基金會發起人,原北大附中校長、現平谷農業中關村學校校長
一所好學校,必須有好課程。王錚校長表示,基金會旗下名校長工作室的核心任務,就是根據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優勢與特點,真正實現小學與初中教育的融會貫通,將有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資源、教學經驗、活動設計,都沉淀為豐富優質的課程,不僅是依靠教師自己開發和探索,更要通過聚合社會資源,做出支持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產品”;名校長工作室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將完成特色課程的開發,將名校長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沉淀成教材、學案、活動,確保在兩年后通惠學校開學時,新教師們能在名校長的支持和幫助下,有能力推動新課程有效落地實施。
未來,通惠學校將依托名校長工作室的辦學治校能力,通過資源共享、協同研究與實踐創新,從而真正實現理念引領、實踐創新、治理升級。
“家校社”:不止是目送式教育,更是參與式教育
通惠學校所在的縵云ONE社區周邊,隨著學校從小學擴展成小學?初中之后,從“2平方公里的藍圖”到“家門口的書聲瑯瑯”,縵云ONE社區的孩子和家長們已經聽見了優質中學教育資源從期盼走向現實的堅定步伐。
建成后的通惠學校,將從辦學理念、校園環境與設施、師資力量、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小初銜接、家校社協同育人等方面,充分發揮全程育人視野下九年一貫制學校高質量辦學的優勢,為讓孩子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小學絲滑過渡到初中,有了這樣的底子后,以后再絲滑進入高中、大學,這是每位家長都想看到的前景。相信在“家校社共育”的沃土中,每個孩子都能收獲充盈心靈的美好童年,每個家長都能收獲滿滿的教育幸福感。
劉慈航秘書長表示,過去兩年時間里,在思考和籌備通惠學校時,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辦一所什么樣的學校才能更好地提升社區的幸福感,以家校社協同育人為例,學校通過體教融合和藝術教育工作室,組織大量的體育賽事與藝術活動,家長既是賽事的啦啦隊,又可以是進校陪餐的志愿者,從而為家庭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與此同時,社區教育也會成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比如,學??梢越柚鐓^力量開設廚藝課程,進行垃圾分類教育,將很多資源就地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素材。社區里的各家庭之間也會因為學校這根紐帶,組成家庭共同學習小組,大家可以分擔照看孩子的壓力,通過定期的溝通會,在家庭沙龍、共育活動中交流育兒經驗。
隨著“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戰略合作正式達成,一幅“教育新生態”的藍圖展現在人們眼前。相信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一個鏈接師生、社會和家庭的“教育共同體”將邁向全新的起點,把美好的期許變為現實。
編輯 | 王肖琳
校對 | 劉佩欽
美編 | 劉 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