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第三輪舉牌潮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我國保險行業出現過三輪舉牌浪潮,前兩次分別發生在2015年和2020年。2024年以來,作為“長線資金”和“耐心資本”的險資,在政策層和監管層的鼓勵支持下,開啟了第三輪舉牌潮。
中保新知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以及公開信息整理,今年以來,險資舉牌的次數已達15次。舉牌的險企有平安人壽、瑞眾人壽、長城人壽、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郵人壽、陽光人壽,舉牌次數分別為6次、2次、2次、2次、1次、1次、1次。
2025年的舉牌主要集中在H股,共12起,僅3起發生在A股。從舉牌對象來看,高股息紅利股備受青睞,特別是銀行股。以舉牌次數最多的平安人壽為例,舉牌對象均是香港上市的銀行股: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
險資掀起新一輪舉牌潮,釋放了哪些信號?
在寬松貨幣政策主導下,低利率態勢還將持續,而險企前幾年鎖定的保費成本高于現在的市場利率水平,負債端承壓;從資產端來看,一方面監管主動為險資松綁鼓勵險資入市,另一方面,為避免利差損風險,險企必須通過較高收益的權益資產配置覆蓋負債端成本。
01
7家舉牌,專注港股市場
平安人壽無疑是今年險資舉牌潮中的“帶頭大哥”。
今年以來,平安人壽已經舉牌6次,分別2次舉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均通過旗下平安資管用競價交易的方式在港股二級市場買入。
從目前持股來看,平安人壽對郵儲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H股的持股比例均超過10%。
瑞眾人壽、長城人壽和新華保險今年以來分別舉牌2次。具體來看,瑞眾人壽舉牌了中信銀行和中國神華,長城人壽舉牌了中國水務和大唐新能源。新華保險舉牌了杭州銀行和北京控股。
此外,中國人壽、中郵人壽、陽光人壽分別舉牌了電投產融、東航物流、中國儒意。
從舉牌上市公司來看,12家為H股公司,僅有東航物流、電投產融、杭州銀行是A股上市公司。
險資對港股上市公司情有獨鐘,這從上市險企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高管的發言即可見一斑。
如太保資產總經理余榮權在中國太保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同業舉牌確實越來越多,主要還是基于港股市場的高股息股票。這對凈投資收益率是有比較好的提升的。最近這些年,債券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是緩慢下行的,高股息股票在這一塊是能夠彌補或對沖下行趨勢的”。
新華保險副總裁秦泓波在公司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以來,公司多次舉牌上市公司,在市場上引起比較大的反響,也對公司的投資經營產生了非常強的推動作用,這是適應當前形勢下保險資金資產負債匹配的需要。新華保險之所以能夠實現長期穩健收益,還是要通過持續強大的戰略定力和靈活的戰略戰術配置來實現既定目標。同時,新華資產在港股方面的投資較為活躍,港股投資比例得到適度提高,上一年也獲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
02
多措并舉,二級市場為主
從2025年險資舉牌的交易方式來看,二級市場買入仍是主流。除此之外,還有股份轉讓協議、非公開發行認購、認購增發股份等交易方式。
如新華保險舉牌杭州銀行和中郵人壽舉牌東航物流都是通過股份轉讓協議完成。新華保險以13.095元/股的交易價格受讓澳洲聯邦銀行所持杭州銀行3.3億股,占杭州銀行截至2025年1月23日普通股總股本的5.45%。本次權益變動后,新華保險將直接持有杭州銀行3.57億股,占杭州銀行普通股總股本的5.87%。
中郵人壽受讓珠海普東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東航物流5%的股權,對于這筆股權,中郵人壽將支付的轉讓總價款為8.69億元。
陽光人壽則通過參與非公開發行認購的方式舉牌了中國儒意港股,交易后,陽光人壽合計持有中國儒意交易后擴大總股本的7.15%。
而中國人壽舉牌電投產融,成了電投產融重大資產重組的關鍵一環。
3月18日,中國人壽公告稱,本次交易方式為中國人壽以其持有的電投核能26.76%股權作為對價認購電投產融增發的股份。
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中國人壽所持有的電投產融的比例預計將從0.00597%上升至25.0514%(不考慮上市公司本次股份發行募集配套資金的情況),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持有電投產融股份的比例預計將從0.00814%上升至25.054%。
這是中國人壽自2023年1月舉牌萬達信息后,時隔兩年再次出手,也是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重大布局。
其實,早在2018年,中國人壽就對電投核能增資80億元,彼時這筆投資屬于另類投資項目。
電投產融日前披露,將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全資收購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3.24%)及中國人壽(持股比例26.76%)合計持有的電投核能100%股權,同時剝離原有金融業務。
據資產評估報告,標的資產電投核能全部權益價值高達571.23億元,中國人壽持有的電投核能26.76%股權交易作價152.86億元。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壽對電投核能的五年投資,收益幾乎翻倍。
國壽資產副總裁趙暉2024年底就耐心資本如何獲得較好回報在論壇上分享觀點。他表示,國壽2018年投資80億元增資電投核能,就是陪伴式的一個典型案例。“保險資金在投向實體領域過程中的‘方式’很重要,中國人壽的這項另類投資,既解決了流動性問題,又實現了價值倍增,體現了耐心資本的價值,這就是‘陪伴’的作用?!?/p>
03
政策引導,增強市場信心
對于險資近年來的三輪舉牌潮,華泰證券近期研報指出了不同的動因。
在華泰證券看來,2015年險資舉牌潮的動因包括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上限放開,“償二代”二期下長期股權投資節省資本消耗和監管對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有所放寬。2020年和2024年以來,舉牌潮的動因是利率下行環境下投資端壓力日益增大,新會計準則鼓勵保險公司將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股票計入FVTPL會增加利潤波動性,以及監管政策的優化。
2024年以來,陸續出臺的監管政策就在鼓勵險資入市。今年1月22日,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實施方案》主要舉措包括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在現有基礎上,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凈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于60%。
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實施方案》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進一步擴大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規模。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5月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推出三大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穩定和活躍:一是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范圍,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二是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下調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動長周期考核機制,促進長錢長投。
毋庸置疑,險資第三輪舉牌潮還在進行中。相比較于此前兩輪舉牌潮,此輪舉牌潮有一些新的特點,如高股息導向、港股偏好、熱衷于銀行股、長期投資策略等。作為資本市場的“壓艙石”,險資掀起的舉牌潮,意義不僅于投資本身,而是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信心。
但愿,數年之后回看這一波操作,在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下,險資入市或有里程碑式意義。
撰文:胡婉香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