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量產的丑萌娃娃為何讓全球瘋狂:揭秘Labubu背后泡泡瑪特的財富密碼
原創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6月12日 18:30湖北
108萬拍下一只娃娃? 黃牛倒賣賺到日薪2萬? 線下門店搶到打架停售?
最近,一個長著尖牙、異色瞳的“丑萌玩具”Labubu,以火箭般的速度沖上熱搜。
它不僅是00后社交圈的“硬通貨”,更讓泡泡瑪特股價飆升十幾倍,創始人王寧一夜之間超越牧原股份創始人,以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成為河南新首富。
但更魔幻的是,這個被戲稱為“塑料茅臺”的玩具,正在上演一場堪比《魷魚游戲》的全球搶購潮。
有人為它豪擲千金,有人為它徹夜排隊,甚至有人因它大打出手。
Labubu憑什么成為新一代“頂流”?
Labubu的爆火,本質是一場精準的情緒收割。
它的設計徹底打破傳統潮玩“可愛即正義”的套路,尖耳朵、獠牙、邪魅一笑,像一只隨時會翻臉的小惡魔。
這種“丑萌”特質,恰好戳中了Z世代的矛盾心理:“外表躺平,內心叛逆”。
“它就像在說姐不好惹,但轉頭又用圓溜溜的眼睛賣萌,這種反差太戳我了!”一位95后玩家直言。
心理學專家指出,Labubu的怪誕感恰好是經濟下行期的情緒出口。
當年輕人被內卷、房貸、職場PUA壓得喘不過氣時,這個“不被理解的怪物”成了他們的情感代言人。
“買Labubu不是為收藏,而是為買一份‘我有病,但我不認輸’的宣言?!?/p>
更絕的是,Labubu的盲盒機制將這種情緒價值最大化。
59元的定價像一支“微型口紅”,用低成本制造即時快感,1/144的隱藏款概率,則像一場合法賭博,刺激多巴胺瘋狂分泌。
難怪網友感嘆:“抽的不是盲盒,是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麻藥?!?/p>
Labubu的殺手锏是把它變成社交硬通貨。
在TikTok上,#Labubu話題播放量突破140億次,用戶曬娃、改妝、開箱的視頻層出不窮。
但最絕的不是普通人玩梗,而是明星親自下場帶貨。
蕾哈娜把Labubu掛上愛馬仕包,瞬間讓二手價飆到9500美元。
BLACKPINK的Lisa戴Labubu耳環走紅毯,東南亞粉絲連夜排隊。
倫敦富婆們甚至為它打架,泡泡瑪特被迫暫停英國銷售。
這種明星野生代言效應,讓Labubu完成了從窮鬼玩具到階級通行證的逆襲。
就像網友說的:“背愛馬仕是炫富,掛Labubu是炫魂?!?br/>
普通玩家也不甘示弱,在小紅書上,“Labubu穿搭教程”“DIY改造大賽”層出不窮。
有人把它縫在衛衣上,有人給它P上奧特曼頭盔,甚至有人開發出“Labubu風水學”:“尖牙朝右招財,朝左防小人”。
這種UGC裂變傳播,讓Labubu成了年輕人社交的萬能入場券。
如果說情緒和社交是燃料,那么泡泡瑪特的“饑餓營銷”就是點燃爆款的引信。
限量即霸權,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拍出108萬天價,隱藏款中簽率比北京車牌還低。
毀滅式控量,系列停產后直接銷毀模具,讓二手市場永遠處于饑渴狀態。
聯名收割機,與盧浮宮合作“蒙娜Labubu”,預售當天官網崩潰,轉手價破五位數。
這套玩法,完美復刻了奢侈品的稀缺性崇拜。
但更狠的是,Labubu把消費主義玩成了行為藝術
“搶不到Labubu?買38元高仿也能假裝在潮流前線!”盜版工廠的猖獗,反襯出正版營銷的恐怖。
資本甚至把“后悔藥”都做成生意,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就因轉贈Labubu后反悔,被網友戲稱“年度最貴后悔藥”。
這場荒誕劇背后,是泡泡瑪特市值暴漲100倍的財富密碼。
當我們在感嘆Labubu魔幻時,更該警惕這場泡沫。
經濟學家警告:“Labubu正在重蹈球鞋炒作的覆轍,當新社交貨幣出現,這些塑料小人可能一夜變廢品?!?/p>
Labubu的爆火,像一面魔鏡,照出了當代年輕人的集體焦慮與欲望。
它用一只丑萌玩具,完成了一場教科書級的商業實驗。
Labubu的情緒經濟,它用59元販賣“被理解的快樂”。
Labubu的社交霸權,它用限量款劃分圈層階級。
Labubu的資本煉金術,它把玩具變成金融衍生品。
但當我們在閑魚上為Labubu爭吵時,或許該想想,究竟是我們在消費Labubu,還是Labubu在消費我們?
正如一位玩家所說:“搶到Labubu的那一刻,我好像擁有了全世界。但拆開包裝后,只剩下一堆PVC和更深的空虛?!?/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