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是一場孤獨的旅程。
當我們忙著維系人際關系時,想要通過喧鬧擺脫孤獨時,大抵是要失望的。
畢竟,真正陪伴我們走到生命盡頭的,其實只有自己。
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無法安放靈魂。
如果靈魂注定孤獨,不如坦誠相待。
在喧囂中自洽,在孤獨中沉淀,在獨處中享受,那么人生將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01 在喧囂中自洽
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
生而為人,我們總要跟別人打交道。
一味地消極避世不可取,在喧囂中自洽,才是大智慧。
曾經有一位智者,潛心研究學問。
時常有人喊他去吃飯應酬,他倒是也樂意去。
在飯桌上,大家都在熱鬧地聊著天,他也能參與其中。
而當他忙碌的時候,他便婉言謝絕一切社交,專心做學問。
對于他來說,一個人,能走入喧囂,也可以遠離喧囂。
有句話說得好: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獨處,并不是一味地遠離人群,而是在恰當的時候,給靈魂以洗禮。
在喧囂中自洽,在孤獨中保持自我,任世事繁多,也能做到兼容并蓄。
02 在孤獨中沉淀
博主@英語老師雪梨,曾遭遇公司裁員。
同事們選擇回鄉考編,而她選擇了在直播平臺上教課。
同事們覺得她瘋了,畢竟直播教課,太不穩定了。
可雪梨老師還是留在了大城市,每天研究如何做好直播教課。
反復學習后,她啟動了自己的計劃,雖然孤獨,卻很充實。
因為長相甜美,知識過硬,她漲粉很快,如今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
而那些曾經的同事們,過的卻是再尋常不過的日子。
心理學上,將孤獨分為“消極孤獨”和“積極孤獨”兩種形式。
有些人,在孤獨中沉淪,有些人,則在孤獨中沉淀。
前者消極懈怠,后者卻能給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滋養。
用《半山文集》中的一句話來講,就是:
“人都抵達過那個叫孤獨的驛站,卻因對孤獨的理解不同,再由此而分道揚鑣出發去往不同地方 。”
03 在獨處中享受
周國平曾說過:
“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
當一個人,有了一些閱歷之后,就會覺得,獨處是一種享受。
獨處的時光里,不用遷就別人,不用偽裝自己,不被外界的紛擾所左右。
獨處的時光里,我們可以靜下心來聆聽內心的聲音,找到最本真的自己。
獨處,是清歡,是智慧,更是一種能力。
那些熱衷于交際的人,容易得失心太重,身處喧囂,卻無法獲得內心的安寧。
試著拋棄一些無用的社交,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你會發現,其實人不需要太多的社交。
就像英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畔,自己蓋房子,自己種蔬菜,活得肆意灑脫。
那種心靈上的放空,享受當下生活,不在意他人眼光的狀態,安然自在。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無論是走進人群,還是遠離人群,都是我們最真實的選擇。
當你在恰當的時候,愿意為自己多留一些獨處的時間,我相信,你一定會樂享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