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從鴉片傳入中國以后,各個區域都開始盛行,上癮的鴉片讓人難以招架,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都是常有的事,好在經歷了一片“黑暗的陰霾”后,中國也終于迎來了曙光。
林則徐的出現,可以說是拯救了清王朝,也拯救了那些深陷于鴉片中難以自拔的人們,“虎門銷煙”時至今日都是中國傳奇,林則徐也成為了我國的民族英雄。
就是這樣一位對中國、對百姓有著“厚恩”的人,他的女兒也同樣是“巾幗英雄”,雖說嫁給了體弱多病的表哥,但也憑借膽識輔助丈夫解決了上饒之圍,對于她你了解多少呢?
鴉片對于我國來說曾經掀起過一場“至暗的風暴”,列強妄圖用兵不見血刃的方式瓦解清王朝,以此來撬開王朝的“大門”。
在這段時期內,中國百姓都陷入了鴉片的漩渦中,哪怕曾經是家資巨富,在吸食鴉片后家道也開始慢慢沒落,最后不得不落得流浪街頭,賣房填補虧空。
而鴉片狠厲的地方就在于,不僅僅是達官顯貴,那些貧苦的人們也深陷其中,開始享受那虛無縹緲的快樂,迷戀、沉淪在“幻想”中。
達官顯貴尚且有家底能夠支撐一段時間,貧苦人卻只能默默承受,在晚清有不少吸食的鴉片的貧苦人,最后唯一的家沒了,只能和乞丐一起蜷縮在角落。
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完全喪失了做人的尊嚴,而每當鴉片隱發作的時候,就會渾身抽搐,跪在地上祈求別人給他一點鴉片,將自己的尊嚴、臉面放在腳底踩踏。
而在中國陷入這樣危機的時刻,好在有一個人及時站出來“懸崖勒馬”,盡管他甚至“禁煙”不僅會得罪朝廷官員,還會得罪西方列強,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硝煙”。
這個人就是林則徐,林則徐之所以憎恨鴉片,也和他從小的經歷有關,小時候他的家境就非常貧寒,好在父母非常重視他的教育,這才沒有讓國家棟梁之材荒廢了自身。
林則徐因為家境一般,因此在科考的道路上也屢屢碰壁,過了好多年才終于得到了效命清政府的機遇。
得到重用的他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報效朝廷,因此對于朝廷的命令他也是盡最大努力去完成。
在道光年間,鴉片流入了中國,最初雖說是偷摸運輸到國內,但是在國民都深受其害難以自拔后,西方列強就直接明目張膽的選擇銷售鴉片。
甚至在京城的街道上都有許多店鋪改為了煙館,道光帝繼位后,國庫資源被大量消耗,因為鴉片的緣故,清王朝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在這個危難時刻,他就決定要展開禁煙的行動,然而此次行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在朝廷中有不少官員都開始吸食,因此也有一批人開始了反對的浪潮。
即便是皇帝下令,他們也有恃無恐的選擇無視,此時林則徐臨危受命,成為了“禁煙代表”,力駁那些反對禁煙的言論。
而在他的調查中也發現,鴉片之所以能夠流通得如此快,其中少不了地方官員的“手段”,一生忠勇的他難以接受如今的局面。
哪怕明知前方有千難萬難,他也要“逆流而上”,甚至不惜得罪了外商,將英國鴉片販子當街捉拿,還繳獲了英國商船上的大批鴉片。
在1839年6月3日,正式于虎門海灘的銷煙池內將鴉片進行銷毀,此次一共銷毀了19179箱,2119袋鴉片。
看到這些令人震驚的數字,可想而知如果不干預讓這些鴉片流入中國,將在全境掀起一場無聲的“血雨腥風”。
林則徐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硝煙壯舉不僅讓外商看到了我國的禁煙決心,也受到了道光皇帝的表彰,后來更是在林則徐生辰那天親自寫下了“福、壽”二字命人將匾額送給了他。
他的這一行為也被民眾們牢記,這個事也震驚了中外,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虎門銷煙”。
林則徐的一生都在為清王朝做奉獻,無論多么偏遠的地方只要需要他,他就一定會前去察治,而他的這種不卑不亢,遇事堅信正義的態度也影響了許多人。
圖片取自網絡,僅做場景還原
其中受他影響最深的就是他的女兒林普晴,她是林則徐的次女,從小就在父親的熏陶下生活,也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不僅如此,林普晴的婚姻生活也非常不錯,雖說是聽從父母安排結婚,但無論是父親還是丈夫都是中國的民族英雄。
在他丈夫功成名就的道路上,她也成為了“最強輔助”,林普晴的家室與丈夫沈葆楨的家里稱不上“門當戶對”,在兩人談婚論嫁時,沈家還是一貧如洗的狀態。
而兩人之所以能夠成婚,也全是基于兩人之間的“親戚關系”,沈葆楨的母親林蕙芳是林則徐的六妹妹,兩家也離得并不遠,可以說沈葆楨也是林則徐看著長大的。
對他的人品德行自然十分了解,也相信他未來一定能夠大展抱負,因此才決定定下了這場娃娃親。
不過沈葆楨的容貌長相并不出眾,個頭也不高,加上幼時體弱多病,如若不是有前途,這樣的個人情況也是難以入林普晴的眼。
不僅如此,沈葆楨在迎娶林普晴之前就已經有了孩子,還有兩位夫人,分別是潘氏和吳氏,不過身處于封建社會,加上林普晴從小接觸的教育就是端莊得體。
因此在她的身上也看到了“當家主母”應有的風范,大度不計較,在她嫁給沈葆楨之后非但沒有嫌棄這幾位孩子,反而還將他們視作己出,用心對待他們。
圖片取自網絡,僅做場景還原
即便是后來自己生下了五個孩子,對庶出的孩子們也沒有厚此薄彼,她也憑借這一點一直深受沈葆楨的敬重。
而林普晴的端莊賢淑還不止體現在這一個地方,在她出嫁前因為父親的緣故,所以家中一直都不缺人伺候,她也是從小“十指不沾陽春水”。
圖片取自網絡,僅做場景還原
然而嫁到沈府以后,曾經的享受通通消失,她甚至需要自己做飯、照顧婆母,然而對此她卻毫無怨言,也從未擺出大小姐的姿態,對此,沈葆楨的母親對她也是贊賞不已。
在沈葆楨讀書理事期間,林普晴不僅要照顧家里,還會給他分析目前的局勢,每當聽到林普晴有頭有理的娓娓道來,沈葆楨對她的敬重也就多了幾分。
因此在沈葆楨奔赴江西擔任江西廣信知府時也選擇將林普晴帶在身邊,而這一次,身為夫人她卻展現出了比男子還要頑強的一面。
在他任職期間,一直都待在上饒,因為那里是知府的所在地,然而此時正值太平軍肆意攻占期間,廣信府就成為了他們攻破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此時沈葆楨也陷入了兩難的局面,一面是要守住上饒,另一面又要籌集兵餉,就在此時,林普晴站了出來,她決心與上饒共存亡。
沈葆楨也因此踏上了籌集兵餉之路,可在他剛剛離開不久,太平軍就準備發起強攻,此時城中的守衛兵力已然不夠,不少官員都開始拖家帶口的往外逃。
林普晴身邊的人也勸她先行離開,保住性命才能有以后,可林普晴卻不為所動,只因她答應了丈夫,勢必要與上饒共存亡。
面對眾人的勸說,林普晴直言,誰都能走,自己不能走,如若城未破那她就是守住了對丈夫的承諾,如若城破,她也絕不茍活。
她指著水井告訴眾人,只要太平軍攻進來,這口水井就是她最后的歸宿,這樣視死如歸的心境,就如同她父親林則徐曾在“硝煙”過程中所遇的困難一樣。
哪怕明知只有生死兩條路,也要義無反顧的選擇正義與堅韌,從她的身上也看出了“將門之女”的英姿,哪怕嫁入寒門,也不可忘記曾在父親身上學到的忠義、忠勇。
林普晴雖說是女子,但卻也懂得用兵之道,面對留下來堅守城池的士兵,她也表示了由衷的感謝,并且還親自給他們送飯,以此來犒勞與寬慰這些將士。
而對于士兵們來說,作為在后方的夫人都勇于上前線來面對,他們這些拿軍餉的士兵又怎能退縮,因此就決意要與夫人一起堅守上饒。
最終在林普晴的堅守下,也終于等到了援兵的到來,而此時他的丈夫也得知了夫人被困的消息,帶著大隊人馬趕赴上饒。
血戰七天七夜后,上饒城守住了,雖說此事過后,林普晴并未收到朝廷的嘉獎,但是她的丈夫沈葆楨卻得到了重用,對她來說夫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提拔丈夫也是對她的一種表彰。
從那之后,林普晴就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沈葆楨,并且還負責處理他的一些相關事務,用現在的話說,林普晴就是沈葆楨最得力的“私人助理”。
林普晴用自己的堅韌譜寫了一段佳話,也讓人看到了身為名門之女身上的不同之處,時至今日,每當人們提起她時都忍不住連連贊嘆。
她讓我們看到了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無論是榮華富貴還是清苦貧寒都要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毅,林普晴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名宦才子背后的佳人:沈葆楨夫人血書求援兵 2010年03月17日
家在鼓樓——林普晴:林則徐之女、沈葆楨之妻,現實版“黃蓉”2023-11-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