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名渚
2025年高考降下帷幕后,有關全國一卷作文的話題,至今熱度未減。
說實話,我是成色十足的偏科生,偏語文曾偏得不知饑渴,讀中學時不僅是一枚書癡(偏僻小鎮上沒幾冊書可讀,所以什么書都看,或向友人及友人的友人借閱——這是當年的常態),而且熱衷組織、參加青年文學社的活動。年少懵懂,天高地厚未量過,感覺自個兒離作家不過是一拃之遙。
有書讀是幸運的,有好書讀是十分幸運的。上世紀90年代初,我帶著從未泯失的夢想投筆從戎,踏入大西北的軍營。新兵訓練結束下連隊不久,接受挑選做了一名條件相對優渥的機關兵。說到底,就是公勤——領導身邊的人兒。
團部在貧瘠蠻荒的大山腹地。出得營門,左邊距有煙火氣的村莊百余華里,右行到最近的店鋪50千米。那年春夏之交,團機關清理倉庫,我作為公差的一員,竟沙里淘金般地淘出諸如《去意彷徨》《張海迪日記》《抗美援朝紀實》,以及《解放軍文藝》《十月》《收獲》《人民文學》等期刊。我如獲至寶,拂去厚厚的積塵,從滿面塵垢中努力地睜開雙眼,試探性地問“監工”的機關干部上尉軍官:“首長,這些書刊,我可以借去一讀么?”上尉掃了一眼:“啥么?把他家的,送你咧,這么辛苦!”其后的業余時間,我沉浸于這些書刊里,像一只耗子一點一點地嚙食豆餅,似乎、仿佛,在與作家作者的隔空交流中,長了些本領。當然,這時候,我還不明白何為文學鑒賞。
那個簡陋的中學貯存于記憶,那個逐夢的軍校生合影褪色了,那爿鐵血的營盤遠離我現在的生活,青蔥在星換斗移中泛白了。廿八年軍旅生涯,和時代同行,與文字結伴,我寫了一堆(未敢言“大量”)應景的文字,牽頭宣揚了一批軍地典型。一時還引以為傲過,回頭想想,不過如夏日飄零于泥潭的落葉,速朽的玩意兒。“你筆力不凡,字也瀟灑。望志不墮、筆常耕,必有大作為!”大學的講堂內,作文的評語里,授我們以漁的教授之諄諄教誨,雖言猶在耳,卻都辜負了恩師的美好期冀——被時光催頹,然,無甚建樹。
所幸,有閱讀時光,唯悅讀未變。
看到今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全國一卷),從老舍《鼓書藝人》、艾青《我愛這土地》、穆旦《贊美》中抽出來的三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戰友陳良華第一時間把命題發我,問我這作文咋寫呀?
我看了作文題給出的三段材料,都是發生在1938年國破山河民不聊生之際,在我頭腦中蹦出的第一個詞:家國情懷。我猜想到了,命題的要義,旨在發現和培養堪當民族大任的新一代青年!作為一名老兵、一個資深的碼字人,從心底為這樣的考題喝彩,喝彩的同時,又為歷十年寒窗的考生捏一把汗。
一是擔心考生們對三段材料不熟,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二是擔心考生跑題,雖文不過800字,但偏離作文中心思想,偏離作文的立意,此則與命題出發點相悖,于考生得高分擦肩。
在陳良華問我后,我又收到戰友、《年華》作者徐統存的幾幅微信截圖:
姚木木:今年的作文題真的有點深度,沒有歷史底蘊的人挺難理解的。每個孩子都應該從現在起讀一下《年華》。
舞:徐大哥講的對,《年華》就是有著家國情懷的好作品,和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如出一轍。孩子如果多讀幾遍《年華》,面對今年的高考作文,就不會寫的空洞,跑題!建議《年華》列為學生優選閱讀書目。
關于作文題與《年華》的話題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我不妨多談談《年華》。
長篇現實主義小說《年華》,是我的戰友兼文友徐統存的歷時近五年創作的瀝血之作,近40萬字,于202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家協會榮譽副主席蔣子龍為之寫了推薦語。我那年恰逢轉業,大約半年的“空窗期”,有幸參與了小說的修改全程和電視連續劇本的編創,徐統存戲稱我為《年華》的“干爹”。《年華》甫一面世,我便寫了3600余字的書評《向流年致敬,為夢想而歌》,本來是發權威媒體《文藝報》的,結果被徐統存的家鄉黨報《東臺日報》首發。
有人說《年華》是當今的《平凡的世界》,有人說她是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人說《年華》就是《年華》,獨一無二。還有人說,中國文壇上5至10年不會產生第二部類比性文學作品。
我之所以提這部作品,不是出于私心為戰友“站臺”,刻意宣揚我曾經的傾心助力,而是出于對考生,對千萬莘莘學子們的公心。因為我的參與,因為我對這部作品的深度參與和廣度理解,我才有更多的話語權。
首先,《年華》與今年作文題有一個最大的共性特點:家國情懷。
《年華》的主人公余統華的立志勵志的故事,完全值得廣大學子乃至家長精讀深讀反復讀。就我身邊,跟我說讀過《年華》3遍的人,不下幾十位讀者。有一個江寧區中學生的母親叫王靜曾親口對我說:“我兒子從上小學五年級,到現在上初二,讀《年華》讀了七八遍。”今年春節后,在《年華》第21次讀書分享會上,非遺傳承人宋英明講述了毛坦廠中學一名高中生自怨自艾,覺得書再讀下去也沒什么用,就私自退學回了家,家長怎么苦口婆心做工作都無果的情況下,請宋老師(家長的老鄉、好友、藝精德高者)上門勸慰。宋老師讓孩子看了《年華》后,這孩子主動要求返校續學,后以優異成績考上軍校。宋老師分享這一親歷故事,令在場的讀者不勝感慨,我留意到,現場數位朋友熱淚潸然,我知道:他(她)們大概有類似的境遇。
三是《年華》主人公余統華的三觀端正。文學作品、藝術產品的立意是重中之重,首要的是旗幟鮮明、正向導向,于無聲處、潛移默化地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且契合時代精神,要堅定地弘揚什么倡導什么,給三觀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朋友、求學奮進的莘莘學子以何啟示,一棵幼苗以誰為榜樣以誰為標桿,這些,都是影響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價值所在。略觀當前充斥視野的短視頻、娛樂性“肥皂”產品,著實為我們的文化環境捏一把汗!
作者徐統存確是高考落榜生,參軍后入黨考取軍校當排長,后成為帶兵人、政工干部,轉業后當了省城某市領導的秘書,其成長經歷是充滿坎坷的,也是奮發進取和自我救贖的,更是我們當代青少年學生值得深思、借鑒的。青少年朋友處于成長期,對三觀的確立正與否,對世界的認知紅與黑,對人生的規則清與濁,對夢想的追逐動與止,事關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事關我們這個民族的復興偉業,歷史證明,這是鐵律。
四是《年華》創作采用了多手法,頗具文學實驗性探索意味。如人物眾多、意象紛呈,明線暗鋪、隱喻生活,重大事件、展陳人生。再是采用多文體寫作,體現出不拘泥一格的風骨。如散文詩歌、消息特寫,通訊信札及報告文學等,引文可以說句句出彩,篇篇精彩,均來自活色生色乃自名利場的生活源泉,對學生作文是一個非常好的范本。
五是《年華》對提高學生的智商情商逆商有很好的啟示作用,恕不贅述,讀而領略。
笪洪鑫在微信中說:現代年輕人,當然不是多數,而是部分(足夠引起重視——筆者注)缺少一種社會責任感,為什么?關鍵是青年學生對時代脈搏的認知缺失、把握不夠。缺乏對社會變革的獨立思考能力。整體上來講,與學校的教學模式有密切關聯。說真心話,就我們目前相當一部分年輕干部,同樣也缺少《年華》里所講的那些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民族欲復興,依靠你我他。基于此,我才覺得憑意愿、應主動,有責任、有義務結合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說《年華》,論作文,談人生。如何讓青少年學生厚植強烈的家國情懷,在濃厚的愛國氛圍里,在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在實現人生價值的角度,答出“做好人、作好文、干好事”這個最根本的命題,然后才可能堪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擔當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
欣聞《年華》出版不久,便走進清華北大等全國著名高校圖書館(室)。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之際,我誠望她能走進更多的中小學,走進尋常百姓家。
又欣聞江蘇閱卷語文老師在批改作文中,有考生在作文中提及《年華》,欣喜的是閱卷老師也讀過《年華》,并和其中讀過《年華》的老師交流了讀后感。老師們認為《年華》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為你我成長共為鏡鑒。《年華》,當為莘莘學子良師益友。
祝福書香中國,祝捷廣大學子金榜題名,祝愿青少年朋友擁有屬于自己絢麗年華!
無以說教。唯愿偉大祖國繁榮富強,永遠屹立世界東方。
永遠的學子于2025年6月13日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