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現在腸胃不適,尤其膽汁反流性胃炎居多,其實膽汁反流性胃炎簡單來說就是胃里的酸性液體反流到了胃部,若不及時控制,食管、咽喉、牙齒、肺等器官都可能受到牽連,還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的并發癥,例如哮喘等。
網上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被訪者表示其生活質量受到胃泛酸、燒心等膽汁反流性胃炎癥狀影響。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很多人對膽汁反流性胃炎不清楚,并且在明顯具有該疾病癥狀的人群中,主動就醫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些癥狀還經常被誤認為是普通胃病、心臟疾病等。
“許多上班族都曾感到胃部不適,通常都自己找些胃藥對付,很少有人去醫院詳細檢查。
胃食管反流病人白領居多
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白領的健康意識較強,發現不適會主動就診,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等原因,GERD發病率在上班族中也確有增高之勢。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對食物的貯藏和消化都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是,近幾年據數據統計,胃病已經被譽為“流行病之一”,得胃病的人越來越多。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好腸胃,遠離胃病的困擾呢?
飲食不注意節制,生活無律,讓外邪入侵,寒濕之氣在體內逐漸增多,陰陽失調,膽汁減少,食物停留過久,部分膽汁逆行反 流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口苦等諸多胃的不適現象 在人的體內皆有幽門螺桿菌存在,只是多少不同,膽不好,食物則在腸胃逗留過久,幽門螺桿菌就會得以繁衍生息,通過調理膽,才能讓菌群恢復正常。
那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呢?生活中也有一些天然的食材,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克星,每天吃一點,胃病不敢輕易找上門!
1、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食用樹榮苦菜的習俗,《詩經》中就記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明代還將其列為救荒食品,那時的食法是:采苗葉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凈,油鹽調食。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益腸胃,通便秘。做法是取干樹榮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鍋里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鐵鍋,其他鍋都行),水燒開后,調小火煮3-5分鐘,煮好后取湯50ml-100ml飲用,飲用前必須加紅糖,紅糖要深顏色的老紅糖,其余放入冰箱或暖瓶備用,再次飲用時的樹榮苦菜湯必須在燒開后加入紅糖飲用,以前人們會用其充饑當飯吃。
2、南瓜一種很好的堿性食物,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它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非常適合患有胃病的人使用,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3、菠菜還含有的纖維素還十分,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起到排便的作用。不過,菠菜中的酸含量過高,可以阻止鈣物質的吸收,所以應該避免與豆腐、以及紫菜等高鈣食物同時食用。
4、常備蘇打餅干,身邊時常備著蘇打餅干,雖然不是什么高級玩意,可中和胃酸的本事特別強。能防止胃酸侵蝕胃粘膜,胃餓的時候或者稍微有點不舒服就吃上一兩塊,很管用。
5、西紅柿西紅柿能夠加速腸道蠕動,并降低膽固醇,讓血液變清澈,加快新陳代謝。西紅柿可以生吃或煮熟了吃。把生的番茄切成薄片,拌一點蜂蜜,就成了一道健康低卡的西紅柿沙拉。或者與其他食材一起烹調,榨成汁作為飲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胃火過盛不妨按揉兩個“去火穴”
1、內庭穴
位于足部,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就像被門遮蓋住的小房子一樣,故名“內庭”。它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而“滎主身熱”,是熱癥、上火的克星。
按摩此處有去胃火、化積滯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頭疼、口臭、咽喉腫痛等不適。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左右;由于內庭穴比較隱蔽,也可以拿一個鈍頭的小木棒來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2、太沖穴
在足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約1.5厘米的凹陷處。它屬于足厥陰肝經,因此,對滅肝火效果良好,如頭痛眩暈、面紅耳赤、口苦咽干等。
經常按摩有舒肝理氣、通調三焦氣機等功效。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側太沖穴,3分鐘左右后換另一側,兩側交替按摩10~15分鐘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腳,使身體更放松,按揉時要用一點力度,以產生輕微的酸脹或脹痛感為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