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貞(生卒年不詳),又名淑真、贖珠。水東(今貴陽開陽縣)人。明貴州宣慰司同知宋欽之妻。
宋欽生年無文獻可考,卒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據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記載,宋欽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時軍八番順元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加鎮國上將軍,撫四川等處行省參知政事”。明洪武五年(1372),與水西宣慰使靄翠等土官率眾歸附明朝。明延改八番順元為貴州,賜宋蒙古歹為宋欽,授懷遠將軍,世襲貴州宣撫司同知,領水東、貴竹等十長官司,洪邊、陳湖等十二馬頭,治貴州城(今貴陽)。明洪武五年(1372),宋欽升貴州宣慰司同知。明洪武十四年(1381)逝世。
宋欽去世后,劉淑貞代領宜感司同知職,成為水東洪邊十二馬頭首領。她在丈夫去世、兒子尚小的臨危關頭扛起重任,代理貴州宣慰使一職,又在兒子能夠獨當一面之時,不貪念權勢,還政于子。
公元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在貴州設立貴州衛一職,由皇后的侄子馬燁擔任都指揮使。馬燁生性殘暴,又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更是瞧不起女流之輩當權,企圖打擊以奢香為代表的彝族部落頭領,激起水西48個彝族部落造反,他則可以打著“平叛”的名義出兵鎮壓,達到邀功朝廷、專橫貴州的目的。
馬燁蓄意制造事端,用彝族最忌諱的笞刑(脫掉上衣,鞭打背)侮辱奢香,聽說奢香被侮辱的部落十分生氣,一場影響云貴川三省的民族壓迫戰爭一觸即發。
然而,事情的發展沒有按照馬燁的劇本走,劉淑貞聽聞此事后,立馬前往水西與奢香商討對策,勸說奢香暫忍一時,留在水西坐鎮安撫部族情緒,隨后劉淑貞單騎奔襲七千里,上京城,告御狀。
在當時,上京告御狀是要有一定膽量的。馬燁有兵有權,肯定百般圍堵、千般阻撓。就算馬曄不派兵圍追堵截,以當時貴州的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男子尚且不勝此遠涉之苦,更何況劉淑貞是一女子。
劉淑貞歷盡艱辛見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后,一一闡明貴州目前的局勢現狀,揭穿了馬燁的陰謀。朱元璋聽后大怒,命劉淑貞迅速回貴州,召奢香率48個彝族部落首領入京當面核實,朱元璋深諳貴州政局穩定對整個西南地區的影響,隨即把馬燁召回京城治罪,一觸即發的大戰才得以平息。
因禍得福,朱元璋十分欣賞這兩位女子的勇敢和智慧,誥封劉淑貞為“明德夫人”,奢香為“順德夫人”,官列二品,均超過從三品貴州宣慰使之品級。
回到貴州后,二人齊心協力修筑道路,劈山開路,遇水搭橋,改變了貴州險阻閉塞的狀況,為后來貴州建省創造了條件,也為貴州與湖南、四川、云南等省的經貿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同樣是功德顯著、震古爍今的兩位杰出女性,明德夫人卻并不為人所熟知。可喜的是,在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這個明德夫人曾經管轄的水東之地,有一座明德廣場專為她而設,明德夫人雕像屹立在廣場的正中央,就像一根定海神針,穩定大局,造福一方百姓。對于當地的人來說,明德夫人何止是一段傳奇和佳話,更是永遠的守護神。(資料來源:《貴陽歷史文化叢書——貴士名賢》、貴陽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