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在近期發布的《2025全球能源回顧》揭示了一條關鍵信息:我國已占據全球電力“新增裝機容量”的50%,其中的“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占比更是高達62%”——全球新增550吉瓦,中國340吉瓦。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第十版《世界能源投資》報告指出,盡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且經濟前景不明朗,2025年全球能源領域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3.3萬億美元(按2024年價格和匯率計算),比2024年實際增長2%。
其中,可再生能源、核能、電網、儲能、低排放燃料、能效和電氣化領域的投資總額約為2.2萬億美元,是投向傳統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領域投資金額(1.1萬億美元)的兩倍。
關鍵趨勢與驅動因素
電力時代來臨——工業、制冷、電動汽車、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AI)推動電力需求快速增長,顯著重塑投資格局。十年前,化石燃料供應投資比發電、電網和儲能投資高出30%——今非昔比了。
如今的情況早已逆轉,2025年電力行業投資預計達到1.5萬億美元,比將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推向市場的總投資高出約50%,且終端用途電氣化支出也在增加。
清潔發電主導——過去五年低排放發電支出幾乎翻倍,主要由太陽能光伏(PV)引領。2025年太陽能投資(公用事業規模和分布式)預計達4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投資支出的最大單項。
激烈的供應商競爭和超低成本使得進口太陽能板(常配電池)成為許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能源投資的重要驅動力。中國太陽能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出口在2025年初已超過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
核能復蘇——過去五年投資增長50%,新核電項目和改造支出將超過700億美元,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等新技術興趣濃厚。
化石發電分化——中國和印度出于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和供電安全擔憂,批準了大量新建煤電項目(中國2024年批準近100GW,印度15GW,推動全球煤電核準量達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相反,2024年發達經濟體沒有新的燃煤電廠汽輪機訂單,這是有記錄以來的首次。美國和中東則主導了天然氣發電最終投資決定(FID)的復蘇。
電網投資滯后——電網投資(2025年預計超4000億美元)難以跟上電力需求增長和可再生能源部署的速度。許可程序冗長、變壓器和電纜供應鏈緊張以及(尤其在發展中經濟體)許多公用事業公司財務狀況不佳是主要制約因素。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1650GW太陽能和風電項目因電網投資和許可延遲而等待并網。若不加速電網現代化,各國氣候目標恐將落空,并引發高昂經濟成本。政策制定者需將電網置于與風光開發同等戰略地位,避免清潔能源“紙上裝機”的困局。
化石燃料投資分化
油價下跌和需求預期導致2025年上游石油投資預計下降6%(上游油氣總投資下降約4%至5700億美元以下),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跌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也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美國、卡塔爾、加拿大等地的新LNG項目投資處于強勁上升軌道。盡管部分在建和規劃項目出現延誤和成本超支,2026-2028年期間可能迎來史上最大的年度LNG產能擴張。美國在建項目(年出口能力1300億立方米)有望使其出口能力翻番。
煤炭供應投資上升——2025年煤炭供應投資預計再增4%,達到歷史新高(增速低于過去五年6%的年均水平),增長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和印度以滿足國內需求。
低排放燃料投資增長,但基數低
2025年低排放燃料投資將創新高,但絕對值仍不足300億美元,項目嚴重依賴政策和監管支持。若所有獲批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推進,到2027年CCUS投資將比當前水平增長十倍以上。
氫能項目雖有取消或延遲,但獲批項目管道仍需2025年約80億美元投資(幾乎是2024年水平的兩倍)。
過去十年終端用途電氣化和能效改進投資幾乎翻倍。受強勁的電動汽車銷售、建筑改造進展和工業過程電氣化推動,2025年需求側投資預計達到約8000億美元。
建筑領域投資受新開工放緩(尤其在中國)拖累,但高效電器和制冷系統的預期銷量增長抵消了部分影響。
能源投資成本趨勢分化
部分關鍵清潔技術成本恢復強勁下降趨勢(IEA清潔能源設備價格指數2024年初創歷史新低,比十年前下降60%,中國太陽能板和風機價格自2022年以來分別下降60%和50%)。
電網材料和油氣行業仍面臨供應鏈壓力(過去五年電纜價格翻倍,變壓器價格上漲75%)。上游油氣成本預計2025年上漲約3%,美國受鋼鐵和鋁進口關稅影響成本壓力更大。
盡管對供應高度集中的擔憂加劇,2024年關鍵礦產投資增長放緩(價格下跌導致),勘探活動同比持平。價格不確定性對主要生產商以外的項目影響最大。大型綜合礦業公司繼續增加投資,但專業廠商縮減規模。
投資地理格局變化
中國是遙遙領先的全球最大能源投資者,其全球清潔能源投資份額從十年前的約四分之一升至如今的近三分之一。
過去十年美國可再生能源和低排放燃料支出幾乎翻倍,但隨著支持政策縮減,預計將趨于平穩。
上游油氣支出正向中東大型資源持有國集中,該地區占全球上游投資的份額因極低成本而受限,但2025年將達20%(歷史最高水平)。俄羅斯受支出受限影響,份額降至約6%。
投資模式仍極不均衡,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尤其非洲)難以調動能源基礎設施資金——非洲能源投資2025年比2015年低三分之一,僅占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的2%,卻擁有全球20%的人口。
印度和巴西在發展中經濟體中表現突出(受益于低成本太陽能、風電、生物能源投資以及巴西海上石油開發)。東南亞在部署新興技術方面落后,但在清潔能源供應鏈中占據一席之地——太陽能設備制造僅次于中國。
報告強調,能源正處于轉型期,投資格局深刻變化。清潔能源投資雖持續增長并主導新增投資,但要實現全球氣候和能源安全目標,仍需大幅加速,尤其是在電網現代化、終端能效提升以及支持發展中經濟體融資方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