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頻生態的起點
作者 | 勝馬財經 馬成
編輯 | 歐陽文
現金加股權,中國在線音頻領域最大并購案塵埃落定,騰訊音樂構建全場景音頻版圖。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近日正式宣布,與喜馬拉雅控股及其他相關方簽署并購協議,將以12.6億美元現金及不超過總股本5.5686%的A類普通股作為對價,全資收購國內最大長音頻平臺喜馬拉雅,交易總價值近200億元人民幣,創下中國音頻行業并購規模新高。該交易將在滿足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審查批準在內的前置條件后正式交割。
騰訊音樂此次收購方案采用現金+股權復合支付模式,除12.6億美元現金外,還包括為喜馬拉雅創始股東準備的、總數不超過總股數0.37%的A類普通股激勵,以及分階段授予的股權。根據交易條款,喜馬拉雅創始人及核心管理團隊將在交割后繼續留任。喜馬拉雅作為獨立運營主體的品牌定位與戰略方向保持不變,確保業務連續性和用戶服務穩定。
用戶與內容雙重互補構成此次收購的核心邏輯,騰訊音樂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月活用戶達5.56億;而喜馬拉雅作為長音頻頭部平臺,全場景月活用戶超3.03億,在有聲書、知識付費及播客領域占據60.5%的用戶收聽時長份額。
雙方整合將突破原有業務邊界。內容生態擴容,騰訊音樂獲得海量非音樂類音頻內容庫,喜馬拉雅則接入騰訊系音樂版權與IP資源(如閱文集團網文改編);場景能力延伸,協同覆蓋車載音頻、智能家居、穿戴設備等物聯網入口,構建“全場景音頻服務鏈”。
喜馬拉雅曾四度沖擊資本市場未果——2021年美股遞表后撤回,此后三次港股遞表均告失效。其資本化困境源于雙重壓力:盈利可持續性存疑,2023年雖首次實現調整后凈利潤2.24億元,但主要依賴裁員降本,營收增速卻從2021年43.7%驟降至2023年1.7%;商業模式瓶頸,收入高度依賴會員訂閱(占51.7%)與廣告(23.1%),但廣告收入連續三年下滑,用戶年流失率超25%,高獲客成本難以匹配用戶生命周期價值
此次收購為喜馬拉雅投資者提供了確定性退出路徑,相較2020年E輪融資43億美元估值,本次交易估值顯著回調,反映市場對音頻平臺盈利能力要求的提升。
騰訊此次收購具有明顯防御性戰略考量,面對字節跳動旗下番茄暢聽的強勢崛起(用戶重合度超50%),騰訊需鞏固音頻護城河。此前騰訊在長音頻領域多次布局,此次將喜馬拉雅納入生態,終結了騰訊“廣撒網”策略,轉向頭部集中化運營。
AI成為交易后的關鍵融合詞,喜馬拉雅在內部信中明確將“AIGC重構內容生產范式”列為戰略重心,計劃通過AI工具降低創作門檻、提升內容產出效率。其此前已投入9.3億元研發AI技術,但商業化尚未規模化。騰訊音樂的AI音頻處理技術與算力資源,將為喜馬拉雅的主播生態注入技術動能。雙方合作可能率先在虛擬主播、個性化內容推薦、跨語種有聲內容生成等場景落地。
騰訊音樂對喜馬拉雅的收購,標志著中國互聯網獨立泛平臺時代的落幕。曾經估值高達300億元的“長音頻獨角獸”,最終以融入巨頭生態的方式完成資本化旅程。交易若通過反壟斷審查,騰訊音樂將占據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絕對領導地位。然而整合成效仍待驗證——能否突破會員流失率高、廣告增長疲軟等行業痼疾,實現“1+1>2”的協同效應,將取決于技術賦能深度與生態融合創新。
隨著交割進程啟動,中國“耳朵經濟”正式步入巨頭主導、AI驅動的新競爭紀元。
END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