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在印度被認為最賢能的國王,就是阿育王,他有一位王子,名叫拘那羅,長得非常俊秀,眉目如畫,面如滿月,因此,很多女孩子,都喜歡親近他。當時,王宮里面有一位年青的王妃,名叫低舍羅稀多,她對王子一見鐘情,常常找機會親近王子。有一天,王妃低舍羅稀多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就如癡如呆地將自己的心事全部告訴了拘那羅王子,并且希望王子能夠接受她的愛。可是素來信奉佛法的拘那羅王子,他知道她是父王的妃子,跟母親是一樣的。雖然她的年紀還輕,但識事懂理的王子,絕不會做出顛倒倫理的事來。所以,當美麗的王妃對他表示愛意的時候,王子根本無動于心。他不但沒有接受她的愛情,反而好言地勸告她,不該有這樣想法。然而癡情的王妃得不到愿望,也就惱羞成怒,生起怨恨心,不顧一切,指使惡人把拘那羅王子的雙眼挖掉,然后殺死。
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都覺得奇怪。生性善良的王子,為人又是那么親切友愛,為什么會得到這樣不幸的果報?因此,大家都來請教一位有神通的比丘尊者,尊者回答道:
“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的地方,有一個獵師,專以打獵為生。有一年的冬天,他又到山中去打獵,發現在一個窟洞里,住有很多的花鹿,因此,他每天都要在洞口獵取一只花鹿帶回家。先挖掉鹿的眼晴,然后殺死。這樣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這一批可憐的花鹿,統統被打盡了。由于以上這種殺生的因緣,他生生世世都遭受挖眼珠,又被殺死的果報。今日的拘那羅王子,就是當初的獵師。”尊者說到這里,大家又疑惑地問道:“既然是這么可惡的獵師,為什么又能生于貴人家中做王子呢?請尊者慈悲,為我們解說。”
“這并不奇怪。那是因為他在另外一次的機緣中做了一件大好事。當迦羅迦孫佛滅度以后,有個國家的國王,為了敬奉三寶,請人雕刻如來的尊像,并且建造一座寶塔供養,可是到后來,有一位不信奉三寶的昏君卻毀壞了莊嚴的佛像。當時國內有一位雕刻匠,對于國王的無道,非常悲愍,因此發了大愿,又把莊嚴的佛像修好。
這個雕刻匠就是拘那羅王子的前生,由于他修佛像的功德,所以今世得生于王家,可是殺緣未盡,仍然要遭受果報。”
尊者的法語增進了大家對因果的信心,知道有如是因,才會感受如是果,這就是自作自受,誰也替代不了的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