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可以在社交平臺的評論中,看到網友對于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研討,很多消費者認為,電動車真正進入到「成熟期」,要等到固態電池徹底量產以后。
其實筆者早年已經做過很多關于固態電池的解析內容,固態電池從結果導向來看,有兩個最大的優點是消費者無法抗拒的,第一個就是安全,因為液態電解液的取代,不會再有鋰枝晶的誘發產生的自燃等風險,同時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相較于液態鋰電池有大幅度的提升,在重量、體積不變的前提下,可以塞入更多容量的電池,增加車輛續航。
但是,同樣用戶忽略了固態電池的缺點,當然目前固態電池還沒有量產,當下的技術角度思考,固態電池第一個缺點就是成本極高,最初蔚來汽車的半固態電池的成本,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秦力洪先生就表示,和一臺蔚來ET5(參數丨圖片)T成本相當,其次目前固態電池的充電效率,相較于液態鋰離子電池也完全不及,所以當下固態電池的量產,距離還比較遙遠。
近日,根據網絡相關渠道獲悉,小米汽車發布固態電池專利,該專利于2023年12月12日申請,于2025年6月13日正式公布,專利名稱為《固態電池復合電極與制備方法及包含其復合電極的固態電池》。
其實根據此次小米發布的相關專利信息來看,目前小米也只是提前部署在電池開發上的一些方向的構思和實驗上的創新,仍舊無法達到量產級別,同時目前小米汽車的主要電池供應商來自于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以寧德時代占據大比重,所以雖然小米汽車申請了專利,也只是提前為下一個時代做部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