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陜交界的米倉山腹地,隱藏著一條很少人去過的原始森林步道,未被大眾熟知卻肩負生態保護使命。這條步道全長98公里,被稱為“米倉山自然走廊”,是國家林草局公布的全國森林步道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其單線連續徒步距離,是張家界天門山登山步道的 3.3 倍,保持著國內原始森林步道的長度紀錄。
更有趣的是這條步道暫時還未單獨命名,只是被戶外圈人士稱為:米倉山森林步道!
它不是單一景區步道,而是串聯兩省林場的野性走廊,適合具備徒步經驗、追求極致自然的探險者。其價值不僅在于長度,更在于 “一腳跨川陜” 的原始體驗 —— 踩在千年古道的碎石上,聽風掠過 600 年的巴山冷杉,這正是國家森林步道的靈魂所在。
一、千年古道的生態密碼
這條步道沿襲古代川陜鹽道的部分走向,經實地測繪確認核心區段保存著 34.6 平方公里完整原始林相。據權威單位統計,區域內分布著珙桐、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12 種,紅外相機累計拍攝到川金絲猴、林麝等珍稀動物活動影像 217 次。
步道平均海拔在 1800-2400 米之間,形成獨特的立體植被帶。從山腳闊葉林到山頂冷杉林,徒步者能在 8 小時路程中經歷相當于從亞熱帶到寒溫帶的植被變化。地質部門監測數據顯示,步道沿線分布著 17 處天然泉眼,構成完整的高山濕地生態系統。
二、穿越時空的徒步體驗
生態步道沒有招標傳統的建筑企業來修建,而是由林業部門自己來修建,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地表植被的干擾,經過實地考察與多輪的方案探討,最終采用了架空木棧道與碎石路結合的形式。
在核心保護區內,步道平均寬度控制在 1.2 米,兩側 30 米范圍內禁止任何開發建設。特有的苔蘚監測點數據顯示,步道修建后周邊濕度變化率不超過 3%,證明其對原始生態的影響可控。
全長路線設置 23 個觀景平臺,其中海拔 2280 米的云海觀測點可俯瞰 7 個垂直自然帶。
氣象記錄顯示,每年 9-11 月清晨出現云海概率達 67%,冬季雪后晴天可見清晰的秦嶺主脊輪廓。
為保護暗夜星空,全線路禁用強光源,星空愛好者在此記錄到銀河可見天數年均超 200 天。
三、科學保護的可持續之道
林業管理部門實行動態承載量控制,通過預約系統將單日進入人數限制在 300 人以內。生態環境部衛星遙感數據顯示,運營兩年來周邊森林覆蓋率保持 98.7% 不變,未出現明顯人為干擾痕跡。科研團隊設置的 82 個生態監測點,持續收集聲、光、水、氣等 20 類環境數據。
步道維護采用全手工方式進行,禁止任何機械進入。護林員隊伍中 45% 為當地原住民,他們傳承的巡山經驗與現代 GIS 定位系統結合,形成獨特的生態保護模式。這種兼顧保護與體驗的管理方式,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23 年生態旅游典型案例。
最新實用信息
- 入口導航:四川段→南江縣光霧山鎮陳家山村(需報備當地林業站);陜西段→南鄭區黎坪鎮元壩村(景區后門)。
- 最佳季節:5-6 月(杜鵑)、10 月(紅葉),避開雨季(滑坡風險)。
- 安全提示:無信號覆蓋,需攜帶衛星電話;禁止進入 “城墻巖 — 石馬山” 核心保護區。
這條隱藏在秦巴山脈中的綠色長廊,正重新定義人與自然的關系。
它不追求游客數量,而是用嚴苛的保護標準守護著原始生態本底。
對于真正熱愛自然的徒步者來說,這里沒有網紅打卡點,有的只是萬物生長的聲音,和穿越億萬年的生態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