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警告!打工人要是沒做點心理準備千萬不能點開這部劇——
因為會被過濃的班味熏到眼睛。
我說的就是雷佳音和岳云鵬的新劇《長安的荔枝》(下稱《荔枝》),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
看之前真的完全沒想到,一部古裝劇能拍出今年國產劇里最寫實的職場。
它也讓我心情復雜。
一方面呢,當然是劇情的代入感太強,我相信當過社畜的人多少都會有點ptsd;
可另一方面,看著唐朝牛馬在幾乎必死的困境中為自己博出一條生路,又讓我久違地感受到了一種有點奇妙的、很日常的燃。
我越看這劇越覺得,那些能支撐我們走過不如意的東西,或許幾千年來都沒有變過。
《荔枝》里的職場到底有多真實呢?
就是你看一次男主李善德是怎么“淪落”為荔枝使的過程,就會秒get為什么辦公室里總有那么多一看就很荒謬的活兒。
一切的起因是圣人的突發奇想,想在貴妃生日時送上一份新鮮的荔枝。
在唐朝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荔枝十分嬌貴,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到長安的路程有20多天。
換句話說,長安根本不可能吃上嶺南產的新鮮荔枝。
可誰愿意去做那個告訴圣人這事兒不成的人呢?
于是這事兒就被一層層地往下推諉,推到了最基層的上林署,實在沒法兒推了,只能找個人來負責這事兒。
這個過程中非常矛盾的一點是,能夠在圣人邊上說話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是不愿意跟圣人說實話的,而且他們也不需要真的去執行這差事,可真正要承擔責任的基層,是絕不會有機會在圣人面前說話的。
這事兒放在當下的職場里不也一樣么?
當老板提出了極其荒謬的需求,比起去反駁老板,更容易的也更安全的路總是把鍋甩出去。
那為什么李善德成了最后背鍋的人呢?
表面上看是因為他倒霉,同事們互相推脫這天他剛好請假不在。
實際上,他在不在場,這活兒都必然是他的。
因為他是全場唯一真·老實做事的打工人。
他沒有當大官的哥哥,死腦筋,擋了上司和同事的財路。
更要命的是他還業務能力高超,高到顯得同部門的其他人都無能,高到耽誤別人擺爛和斂財。
看同事跟上司“辣評”李善德
你看看,這又跟現代辦公室重合了不是?
在一個公司里,不怕你沒有能力只會拍馬屁,只怕你光有能力不會“向上管理”。
埋頭做事的社畜往往是很容易被“優化”的。
沒人覺得李善德有機會真的能運送荔枝成功,大家只是在等待他做不成,然后以死謝罪,圣人想吃荔枝這事兒就可以“結了”。
那是不是一個人足夠會來事就一定安全呢?
也不一定。
劇版原創的鄭平安就是個例子。
他是李善德的小舅子,整個人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完全是李善德的對照組——
他圓滑、八面玲瓏,是沒有官位的“陪酒侍郎”,專門陪權貴喝酒,負責炒熱酒局氣氛。
但在李善德接下“荔枝使”的前后腳,鄭平安也卷入了另一個死局,他要假扮右相使者去嶺南辦事,為左相拿到右相結黨斂財的證據。
而鄭平安之所以會被牽扯進來,根源不過是因為他作為前高門弟子,想要做出點事情,能體體面面地回到家族中。
可他那點小野心,在高位者眼里不過是可以隨時利用、隨時拋棄的棋子。
當李善德和鄭平安站在一起,盛世之下搖搖欲墜的真相就這樣露了出來——
普通人不管是剛直還是滑頭,在權貴的眼里都是一樣的,都是如此的不值一提。
權貴可以不把小人物的命當命,但小人物自己呢?
是要直接躺平認命,還是就算機會渺茫也要拼死搏一把?
如果你問20歲之前的我,我會說,那怎么也得拼一把吧;
如果你問前兩年的我,我會說,毀滅吧趕緊的,躺平算了;
但現在我才逐漸地意識到,想搏一把和干脆等死這兩種矛盾的心情,大部分時候都是同時存在在每個人的身體里的。
普通人每天在做的,不過就是讓求生欲多少得比想放棄的心高一小截兒。
李善德也是這樣的。
在成為荔枝使之后,很多時候他是茫然的,因為他清楚地明白這活兒九成九是做不成的,自己這條命大概率就是保不下來的的。
他也想過干脆不去研究怎么運荔枝了,直接偷跑回長安與女兒團聚吧,在人生的最后幾個月享受一下親情就好,把女兒安置妥當自己也能從容赴死。
但每到了抉擇的關頭,他又有點不甘心,原著中有句話是:“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于是他還是留在了嶺南,留在了運送荔枝的每一個細節里。
他想的不是“天不生我李善德,物流行業萬古如長夜,我就要靠運荔枝改變命運了”。
他只是想在命運的重錘真正落下來之前,盡自己所有努力,看看能不能搏出一點生機。
我非常喜歡劇里李善德想各種辦法來運送荔枝的片段,要用什么樣的罐子保鮮,要用什么樣的馬來運送,要走什么樣的路線才更短……
每個環節都如此細致具體,倒顯出一種生活化的熱血。
而我們作為觀眾,也能在陪著李善德運荔枝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去窺探當時的社會。
《荔枝》里的人物有個特點,那就是官位越大的面目越模糊,真正鮮活立體的,就是各種普通人。
我現在劇都快看過半了,可左相右相依然分不清,倒是各種注定不會在滾滾歷史中留下名字的小人物,在劇中顯得鮮活無比。
比如在大唐做生意的胡商老頭,他每次用成語都有一種“不太對勁但又有點準確”的幽默感。也是他第一個想要跟李善德做生意,在所有人都當李善德運荔枝只是異想天開的時候。
再比如在嶺南種荔枝的峒人少女,她因為李善德曾出手幫自己的解圍而信任他,然后把信任模糊為愛意,大膽表白,而且在被李善德拒絕之后也毫不忸怩,愿意繼續給李善德提供荔枝。
再比如一開始視李善德為眼中釘的“逃兵”少年,在慢慢發現李善德是個靠譜人之后,甚至愿意把命托付給李善德幫他運荔枝,只為洗清自己被安上的“逃兵”罪名。
這些在大人物眼中比鴻毛還輕的普通人,才是一個社會最具體的組成部分。
《荔枝》給我一種很微妙的、又喪又安心的感覺。
在時代的裂縫里,李善德、鄭平安和絕大部分普通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想要的只是有尊嚴地、有保障地活著。
這看起來很低的標準對他們來說卻很難做到,隨便哪個大人物拍下腦袋他們就要跟著倒霉。
但在各種看起來不可能的死局中,真正的轉機也始終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就拿李善德來說吧,他的唯一生機,就是真的想盡辦法把新鮮的荔枝從嶺南運到長安。
于是他就去各種測算,一點點去延長荔枝的保鮮期,一點點去縮短運荔枝的路程,讓一開始所有人都說根本不可能的運荔枝,逐漸變得有眉目起來。
他倒霉是因為他只是實干家,可他能有一絲生機也因為他就是實干家。
從很多角度來說,李善德就是我們。
當然大部分人的工作做不好頂多掉頭發丟工作,不至于掉腦袋,可他面對的很多職場和生活的困境,是我們現代人也完全能共情的。
現代當然不會有王朝的覆滅和更替,但經濟有周期,時代有風潮,普通人面對滾滾而來的命運從來都是毫無招架之力的。
但,生活最具體的解法也始終握在最普通、最平凡的我們手里。
或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歷史過程罷了。
一步一步地經營生活,怎么不算是一種對抗命運的方式呢?
我承認,歷史是屬于大人物的,但每一天的日子是普通人過出來的。
(圖片來自網絡,《長安的荔枝》截圖來自騰訊視頻)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