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醫堂黎志清博士看來,真正的健康不僅在于身體的活力,更在于內心的平和與清明。他深耕傳統養生智慧多年,深諳“情志調暢”對整體狀態的關鍵影響?!靶膽B如土壤,滋養得當,生命之樹方能枝繁葉茂、花果芬芳?!崩璨┦糠窒砥淠毜娜粘G榫w滋養三法,助您在日常中培育豁達從容的心境。
第一步:靜心調息,安住當下
認為現代生活的紛擾常令人心神不寧。他推崇最易入門的方法——靜心呼吸。尋一刻安寧: 每日抽出片刻(哪怕僅5分鐘),尋一處相對安靜的空間,舒適端坐或平躺。
專注一呼一吸: 輕柔閉合雙眼,將注意力全然集中于呼吸的自然流動。感受氣息如何溫和地進入鼻腔,充滿胸腔,再如何緩緩地呼出體外。無需刻意改變呼吸節奏,只如實地觀察與感受。
化解雜念: 當思緒如浮云飄過,輕輕地將注意力溫柔地帶回呼吸上。黎博士強調:“不必評判念頭好壞,只需一次次溫柔地回歸,如同安撫搖籃中的嬰孩。” 此練習能有效幫助內心逐漸沉淀,提升專注與內在的穩定感。
第二步:善意觀察,轉化心境
我們常被慣性思維所困。更倡導一種溫和的自我覺察與視角轉換:覺察情緒波動: 當感受到情緒起伏(如焦躁、煩悶)時,嘗試暫停片刻。像一位友善的旁觀者,只是溫和地“看見”它:“哦,我現在感到有些不安?!?br/> 探尋背后根源: 不急于批判或壓制情緒,而是帶著好奇與理解,嘗試問自己:“這種感受可能源于什么?是過高的期待?還是未被滿足的需求?”理解是化解的開始。
嘗試換位思考: 若情緒因人際而起,嘗試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處境或可能的出發點。黎博士言:“理解并非認同,卻能拓寬心胸,松動固著的負面感受?!?這一步旨在培養內在的包容性與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步:滋養正向,播種陽光
積極的心態需要主動培育。建議每日有意識地積累正向體驗:記錄小確幸: 每天結束時,回想并記錄下1-3件值得感恩或帶來微小愉悅感的事情(如溫暖的陽光、一句善意的問候、順利完成的小事)。書寫能加深積極印記。
傳遞善意: 主動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為他人帶來溫暖的小事(如真誠贊美、主動幫忙、一個溫暖的微笑)。黎博士指出:“給予善意時,內心的陽光同樣被點亮?!?br/> 沉浸愛好: 留出時間沉浸于真正帶來愉悅與放松的興趣愛好中(如閱讀、園藝、聽音樂、散步)。這如同為心靈充電,注入活力與滿足感。
“情緒養生非一日之功,貴在日復一日的溫和練習。這三步——安住當下以定心神,善意覺察以轉心境,滋養正向以聚心光——如同為心靈田園松土、除草、播種。持之以恒,內在的平和與力量便會自然生長,讓豁達從容的好心態,成為我們面對生活起落最珍貴的底蘊與支撐?!?遵循此道,讓內在的晴朗成為生命最恒久的滋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