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再添文化新名片
上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再添文化新名片—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暨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試運行,成為北京首個以“館園一體”形式運行的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由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和南北兩個園區組成,以“無界公園”“遺址上的漢風園林”的創新理念,采用覆土方式保護地下遺存,設置15處景觀節點,博物館展出289件(套)路縣故城遺址出土的文物,構成集文物保護、生態涵養、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城市新空間。
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以“先保護后發掘、邊考古邊展示”的“公眾考古”理念規劃建設。公園總體保護范圍共113公頃,根據文物發掘情況和近十年考古計劃,分三期建設,此次開放的是一期遺址公園城墻遺址外圍區域和二期城墻遺址范圍以內,即原有古城內的范圍,面積約68公頃。
公園造景中利用遺址出土文物元素和景觀手法,打造都亭飲馬、政通人和、繁榮市井等15個展示景點意向復原當時城內的社會百態,整體采用夯土層紋理和質感呈現漢代縣城古樸、大氣的園林景觀風貌。
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位于遺址公園南側,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遵循圍繞遺址、聚焦兩漢、傳承文脈、古今同輝的理念,設置陳列展廳、遺址展廳和臨時展廳,展示路縣故城遺址考古出土文物289件(組),囊括玉石器、陶器、石刻磚瓦、陶器等文物展品種類,完整展現遺址從戰國至明清沒有斷層的歷史。
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是北京地區首個在城市基本建設考古中完整保護下來并建成的遺址公園,作為未來“館園一體”管理方,市公園管理中心將依托博物館和公園的資源,打造“文化+生態”的服務模式。作為遺址上的無界公園,其游客服務主打“一條主線+點狀散布”,以“自販機+移動商車”的形式靈活調度商業及服務配套,通過可移動服務站、移動服務車完善游客服務功能。博物館文化長廊等點位設置“公園禮物”、路縣故城遺址特色文創商品專區,用文化賦能商業新范式。首批推出文創產品100余種,并推出的“路城紀”茶肆品牌,補足文化商業配套。
遺址公園將陸續推出“考古+”“漢代文化”科普體驗項目,并將與中國人民大學京津冀考古研究所(通州)在學術研究、公共傳播等方面開展合作,邀請行業專家、知名學者舉辦文化講座等交流活動,共同開展大運河文化帶遺產協同保護。
遺址公園與副中心建設密切相連。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介紹,路縣故城遺址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過程中發現的,市委市政府隨后做出決策認真深入勘探,并為之調整了部分規劃?!斑z址的發現將通州建城史推進到西漢初年,入選了2016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焙琵埥榻B,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是規劃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副中心的建設中全程貫徹文物保護先行。遺址的發現與保護,也充分說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更要用好通州的歷史文化資源,講好副中心故事。
據遺址公園管理處介紹,自6月14日14時啟動“館園一體”試運行開放起,路縣故城遺址公園開放服務時間為6:30—21:30。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開閉館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博物館無需預約,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參觀。
探寶珍貴文物
“通州潞河東八里有古城,周圍四里許,遺址約高五尺?!边@是清代通州本地學者劉錫信所著《潞城考古錄》的一段話,上面記載了通州這處漕運咽喉之下還有一座古城。如今劉錫信筆下的這座古城展現在世人面前,6月14日,路縣故城遺址公園與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本市首座“館園一體”的遺址公園。
路縣故城遺址的發現將通州的建城史先前推了2000余年,補充了通州歷史的空白,更讓北京的歷史豐富多彩。同時遺址現場出土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其中不乏北京地區首次發現的珍寶。本期探寶請和我們一起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讓館內的遺址與文物向您講述當時的通州。
遺址展廳內兩口水井很特別
《元史》中記載:“金改通州,取漕運通濟之義。”“通州”二字伴隨了這片土地近800年,那么在此之前這里叫什么?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陳列展廳入口處的墻上就有答案。公元前195年的西漢年間,這里稱為路縣,東漢年間改為潞縣,北魏年間成為潞縣故城,唐代成為古潞城。由“路縣”變成“潞縣”,說明這里跟水的關系非常密切。
您先別著急進入陳列展廳,不妨先向后走,去看看正在展出的遺址。工作人員介紹,館內展出的兩處遺址均為原址保存,不僅展示了路縣故城遺址考古期間的原貌,還展示了生活于此的漢代人生活片段。從陳列展廳前往遺址展廳的路上您抬頭看,博物館天花板頂燈的設計模仿了漢代瓦當,同時博物館整體設計與外墻顏色皆和漢代的風格相似。
走進遺址展廳,西側遺址出土了一處窯址和兩口水井,策展方還設計放置了用絲網編織而成的人形雕塑,表現出在窯邊工作或在水井兩側打水的姿態。講解員指著面前葫蘆形狀的窯址介紹,這是一處東漢到魏晉時期的窯址,最西側是操作間,然后依次是火門與窯床。從這個簡單的裝置中可以依稀看到那段窯火升騰的日子,工人站在操作間內,將制好的罐坯順著火門依次放在窯床上,然后再添柴火,升騰的火焰碰到窯頂會向下反噴,助力窯床上的器物成型,所以這種窯口也叫作半倒焰窯。
窯址旁邊是兩口距離很近的水井,兩口井一高一矮,根據旁邊的信息牌,較矮的9號水井開鑿于西漢年間,為一口木構陶圈水井,就是先用陶土制成圓筒,后筑井時用制成的陶筒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筑成井壁,這也是當年常見的筑井技術;一旁的15號水井是東漢時期的木瓦磚混構井,說明東漢時期修筑水井已經開始用磚瓦等材料了。
據介紹,路縣故城遺址范圍內目前共發掘兩漢時期水井232座,可見當時這里有大量的居民于此聚居。不過最特別的,要屬展廳東側遺址內的兩口水井。
其中,井深4.45米的8號水井是展廳中最深的一口水井,內部用木板以榫卯拼接而成。工作人員介紹,當時這口水井的四周應該建有井欄,用以保證取水人的安全;一旁的12號水井則開鑿于西漢年間,井口直徑達到5.5米,是路縣故城考古過程中發現的直徑最大的水井。講解員說:“這是一口七邊形水井,考古人員猜測這可能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還有一種說法稱,當時地表水位下降,通過將井口收緊可以讓附近的地下水位上升,進而更加方便打水。”
如果細看這處遺址會發現,遺址頂端每隔一段距離就放置著一個圓桶狀裝置?!斑@叫降水井,它的作用是保護我們眼前的遺址。”講解員介紹,由于遺址公園緊鄰北運河與運潮減河,近幾年附近地下水位上升,為防止地下水對遺址本體產生損壞,就通過安裝降水井及時抽取地下水,讓地下水位與遺址本體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戳印陶罐揭示秦代市亭制度
路縣建置于西漢時期,所以該遺址的出土將通州的建置史推到了2000余年前。路縣北側是燕山山脈,南側為渤海,處于當時的交通要道上,且此地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離開遺址展廳,走進陳列展廳,我們一起看看路縣故城遺址出土了哪些珍貴文物。
戰國時期,路縣屬于燕國管轄的漁陽郡范圍內。走進展廳的第一件文物便與這段時期相關,該文物名為玉珠串,很多人看到這些零散擺放的紅、綠、白三色珠子會誤認為是松石、瑪瑙,講解員介紹,其實這些珠子的材質為天河石、滑石和玉髓,三種顏色對應了天空、水與生命,當時主要用作首飾?!澳壳拔覈脊懦鐾恋奶旌邮椫饕植荚趦让晒艝|部與東北地區,而在北京地區出土天河石串飾說明當時本地已經與北方游牧民族產生了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p>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漁陽郡也成為秦國管轄之地,展廳中有一支戳印字跡的陶罐,它揭示了當時秦國的一種管理制度。仔細看,陶罐罐身處刻著一個字,經過查詢這是一個“亭”字。原來秦國時,各地普遍設立市方便人民購買生活用品,同時為了規范市場與保證商品質量,當時推行了市亭制度,其中就包括所有生產的商品需要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流通,而眼前陶罐上面的“亭”字就是當時的商品合格證。
“亭”字陶罐旁依舊是一些戳印陶罐,上面刻著“臨姑”二字,這是秦朝物勒工名制度的體現。所謂物勒工名制度,即在器物的器身上戳印制作者的姓名或是制作地點,方便管理者檢驗產品質量。而根據研究,“臨姑”極有可能是路縣制縣前的名字。
那么研究人員如何得知“路縣”二字呢?展廳展板上展示了一根出土于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一枚漢代關傳簡,上書“客子漁陽郡路縣安平里張安上馬二匹軺車二乘”,大意是路縣安平里張安駕駛著兩輛小車出入邊關。這也是目前文獻中最早出現的“路縣”。
時間進入漢代,路縣正式制縣。考古人員在發掘過程中不僅發現了諸多水井,還發現了一個頭蓋骨,通過這個2000多年前的女性頭蓋骨上橢圓形小洞,考古人員分析這是北京地區發現的最早開顱手術的實證。記者注意到,橢圓形小洞出現在頭蓋骨的腦后,而且周邊的骨頭比較圓滑,說明已經經歷了骨再生與骨愈合階段。講解員介紹,據研究這位女患者在經歷開顱手術后又存活了兩個月甚至更久。
到了東漢時期,潞縣的生活體系已經十分完善,遍布士農工商等階層。展廳一角,策展人員用復刻了當年士農工商在各個領域的生活場景,仿佛兩千年前街亭酒肆的喧鬧聲依舊。就在這些場景前方,一件件文物也在講述著當時的生活場景。一件鐵六角形釭(音同剛)的出土說明當時此地應該出現了制造和維護車輛的工匠。一旁的鐵鉤則說明當時這里的水網比較發達,人們會進行漁獵活動。旁邊的庖廚陶俑則說明當時已經有廚師這個行業,講解員提醒大家注意看這件陶俑頭戴的軟帽不折冠,在漢代,人們戴的帽子也體現其身份等級,可見廚師在東漢時期的地位并不高。
北京地區首次發現八思巴文大元通寶
展覽參觀至此已過大半,接下來咱們看看重磅展品。
展覽第三單元都四枚銅錢可別錯過,它們名叫八思巴文大元通寶,這也是該文物北京地區首次出土。八思巴文創始人八思巴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國師,他創立的八思巴文是一種表音文字,特點是有音無意,用作拼寫標音使用,類似于今天的漢語拼音,而八思巴文作為元代國書存在了百年之久。記者得知,元代主要流通紙幣,少量的銅錢也以漢文鑄造為主,八思巴文銅錢十分少見。講解員介紹:“這四枚銅錢上面刻著的是‘大元通寶’四字?!?/p>
八思巴文大元通寶旁邊就是遼代磚室墓與金代壁畫墓,這也是展廳內體積最大的展品。遼代磚室墓整體為圓形,當時建造者采用磚石疊加的方法將墓門建成仿木質結構的門樓,站在一旁可以清晰看到墓門上的斗拱等中國傳統木構建筑的元素。建造者還在墓室內部利用磚石的橫豎擺放與高低錯落,呈現出桌椅、燈臺、門窗等精美圖案。想要一探其中奧妙有兩種方式,可以站在墓門前向內眺望,亦可以踏上策展人員搭好的臺階,從上方俯瞰墓室中的全貌。
講解員介紹,遼代磚室墓2017年在東夏園地鐵站出土,當時墓室的頂蓋已經坍塌??脊湃藛T利用掃描技術將磚室墓整體進行標記,并對每一塊磚進行編號,然后進行拆解并在展廳中重新復原。“整個遼代磚室墓的重量達到了287噸,所以在進入展廳前還特意進行了加固。”
遼代磚室墓對面就是金代的壁畫墓。金代壁畫墓同樣呈圓形,策展人員用玻璃罩將墓室保護起來,中間預留了一條過道,觀眾可以走進其中環顧墓室中的精美壁畫。首先向右看,墓室的建造者利用磚石擺出了窗戶和桌椅的樣式,兩張椅子上畫有一男一女,桌子上則繪制了瓜果與酒壺,男女身旁則是侍者與樂師。講解員介紹,該壁畫描繪了金代夫婦正在進行開芳宴,體現了夫妻恩愛與家庭和睦,展現了當時人們理想的家庭模式。這種壁畫也常出現在夫妻合葬墓中。
而在開芳宴對面的墓室墻壁上繪制有一位婦人,正在門內半推半掩。講解員介紹,這種壁畫的出現極有可能說明墓主人生前家境殷實;抑或是婦人正在推開的門可以通往仙境,而這位婦人正是接引者。此外壁畫墓中還有掌燈圖、備馬圖等壁畫。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副館長劉乃濤介紹,遼代磚石墓與金代壁畫墓是展廳中最大的兩件展品,而且是博物館主體建筑剛剛完工時就進入展廳了。墓葬搬遷到展廳是為了向公眾呈現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態;同時不再單純展出展品,而是將展品所在的環境一并展示,這也是北京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
伴隨考古發掘展覽將不斷上新
“路縣古城遺址的陳列展覽與其他的器物展或是文化展最大的不同在于,這是一個還在發掘的遺址,所以要把發掘過程貫穿展覽始終?!笔锥疾┪镳^展陳設計師李光遠介紹,目前陳列展廳中的文物陳列、場景等內容也會隨著遺址發掘不斷上新,也許觀眾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到不一樣展出內容,而展覽內容的變化也是遺址發掘過程的體現。
漫步于陳列展廳與遺址展廳,有不少多媒體點位可與觀眾互動。在遺址展廳內,您可以通過一旁的多媒體觸摸屏了解窯址和水井的歷史;陳列展廳內,戳印陶罐上不大容易看清的“亭”字,也在展板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加以展示;金代壁畫墓中壁畫的清晰圖等,也都利用多媒體技術完美展現。李光遠介紹,展覽使用了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多媒體點位共計16處。部分重點文物的展柜中也設置了二維碼,觀眾掃碼就可獲取文物的相關信息?!跋M谡褂[中用多媒體語言向觀眾傳達路縣故城千年流傳的歷史狀態?!?/p>
文物結合場景也是該館展覽的另一大特點。場景在博物館中隨處可見,李光遠介紹,展覽的每個部分都設計有相應場景,比如西漢年間百姓修筑路縣故城的場景、東漢年間士農工商的場景等。相應的文物放在對應的場景中,可以讓觀眾直觀理解對應年代的歷史?!斑|代磚室墓與金代壁畫墓不僅是文物,更是展覽中的場景。將文物與場景相結合也是現在博物館人不斷學習的內容?!崩罟膺h說。
劉乃濤介紹,博物館陳列從戰國時期一直延伸到元明清時期,其中兩漢時期為重點,向觀眾展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沒有斷代的歷史。觀眾參觀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后,可以感受副中心連綿不斷的文脈。
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周邊已開展交通、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方便市民游客出行游玩。
據了解,目前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共開放3個停車場,如果您自駕前來參觀,可以導航至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南停車場,出停車場后沿東古城街向西步行約400米即可到達公園。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有多條線路可供選擇。乘坐地鐵6號線的市民可在郝家府站下車,出A口后沿臨鏡路向北步行約1200米即可到達;乘坐地鐵1號線的市民可在通州北苑站下車,出A口后換乘T19路或T41路公交車,在通州古城村站下車,隨后向東步行約50米即可到達公園,入園后向南步行約500米可到達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乘坐地鐵7號線的市民可在萬盛東站下車,出A口后換乘T18路公交車,也是在通州古城村站下車。
區內公共交通則更為便捷。住在九棵樹、玉橋、喬莊等地的市民可乘坐T45路公交車,在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站下車,可直接到達公園門口。住在梨園、土橋等地的市民可乘坐T116路公交車,在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站下車。住在管莊、八里橋、北關等地的市民可乘坐442路公交車,在辛安屯村站下車,向北步行約100米即可到達公園。住在通州北苑、新華大街、武夷花園等地的市民可乘坐804路公交車,在通州古城村站下車。住在宋莊的市民可選擇T18路、T19路或T49路。住在西集、潞城、張家灣等地的市民可乘坐T41路。
公園周邊的餐飲資源也相當豐富。從公園出發向北,可前往宋莊小堡,小巷間藏著不少精致的餐館與咖啡廳,待您探索發現。向南出發約2公里,還可抵達首開·通州萬象匯,這里匯聚了數十家囊括各類菜系的餐飲店鋪,并提供購物、休閑娛樂等多元選擇。您還可以從萬象匯繼續向南,前往大運河森林公園游覽,漕運碼頭附近亦分布著諸多特色餐廳;或選擇前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在“城市綠肺”中感受生態之美,隨后在D.P.One源·心享用美食,再至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觀賞正在火熱展出的“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沉浸式體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記者:張群琛、石峰
攝影:常鳴
視頻:副中心之聲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