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色列對伊朗打擊的持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伊朗下一步動向,談論伊朗變天的可能性。
在此歷史性時刻,回望當年的歷史,回顧從巴列維王朝的“白色革命”到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人們可以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歷史選擇的艱難和為之付出的代價,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群體無意識和個人野心家的碰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走向。
一、巴列維王朝的現代化困境
1925年,禮薩·汗建立巴列維王朝,推行世俗化改革。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于1963年發動“白色革命”,試圖通過土地改革、婦女解放、工業化等舉措實現國家現代化。然而,這些改革雖推動了經濟增長(1960-1975年GDP增長近100%),卻也埋下深層矛盾:
土地改革導致傳統地主階層破產,而農民因缺乏資金支持陷入貧困,農業產量反降,糧食依賴進口。城市化進程中,移民激增導致失業與貧困,德黑蘭南北部貧富差距懸殊,南部貧民區與北部豪宅形成鮮明對比。
巴列維改革觸動了宗教勢力,接管宗教地產、削弱教士經濟基礎,并推行世俗教育體系,引發什葉派烏萊瑪(宗教學者)強烈不滿。霍梅尼等宗教領袖公開批評“白色革命”違背伊斯蘭教法,稱國王為“暴君耶齊德一世”。國王通過秘密警察機構薩瓦克鎮壓反對派,1963年霍梅尼因公開反對國王被逮捕,引發全國示威,最終被驅逐出境。
二、霍梅尼的崛起與革命動員
霍梅尼出身什葉派教士家庭,長期在庫姆神學院講學,其學生遍布伊朗宗教階層。1964年流亡后,他先后在土耳其、伊拉克納杰夫等地繼續傳教,1978年被迫移居法國巴黎郊區。在法國,霍梅尼通過媒體廣泛傳播反巴列維言論,其錄音帶被偷運至伊朗,成為動員民眾的重要工具。
霍梅尼在著作《伊斯蘭政府》中提出,教法學家(法基赫)應直接統治國家,確保伊斯蘭教法實施,取代君主制。批判巴列維的西化政策是“西方中毒”,主張回歸伊斯蘭傳統,口號“既不靠東,也不靠西”凝聚廣泛共識。
在具體操作層面,霍梅尼領導的教士基層聯合巴扎商人(提供資金)、城市貧民(示威主力)、學生(組織傳播)及左翼力量,形成反國王統一戰線。同時利用清真寺網絡和錄音帶傳播演講,塑造自身為“伊瑪目侯賽因式”的殉道領袖。
此時的伊朗,可謂遍布火藥,只待一顆火星。
三、伊斯蘭革命的進程
1978年1月,官方報紙詆毀霍梅尼引發庫姆示威,隨后全國爆發大規模示威。國王雖釋放政治犯、改組政府,但未能平息民憤。8月軍管后德黑蘭大屠殺激怒全民 全國罷工癱瘓經濟,石油停產重創政權財政。
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流亡;2月1日霍梅尼回國,數百萬人迎接,臨時總理巴赫蒂亞爾政權失去合法性;軍隊宣布中立。2月11日,革命派控制軍營和警局,霍梅尼任命巴扎爾甘為總理,巴列維王朝覆滅;4月1日公投確立“伊斯蘭共和國”(支持率98.2%),確立“法基赫的監護”體制,由最高宗教領袖掌握國家最高權力。
四、霍梅尼時代的制度重構
確立政教合一體制。憲法賦予宗教領袖霍梅尼最高權力,統帥軍隊、任命司法首腦、否決議會法案。設立革命衛隊鎮壓異己、憲法監護委員會審查立法、伊斯蘭基金會控制經濟,架空臨時政府。數千人被處決,特別是支持世俗化的軍隊高層。
以《古蘭經》和圣訓為立法基礎,推行伊斯蘭教法,關閉世俗媒體,強制女性佩戴頭巾、禁酒、取締西方文化產品。推行“文化革命”,清洗大學中的非伊斯蘭課程,建立宗教學校體系。整個社會迅速伊斯蘭化。
推行反美外交。1979年11月發生“伊朗人質危機”,52名美國人被扣押444天,美伊關系徹底破裂。加入地區爭霸。霍梅尼上臺第二年就爆發了兩伊戰爭,打了八年,耗資3000億美元,加劇了伊朗民眾的貧困。時至今日美國對伊的制裁仍然持續,而伊朗通過支持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不斷擴大地區影響力以期和美國對抗周旋。
五、歷史教訓與啟示
從巴列維王朝到霍梅尼時代的轉變,是伊朗從世俗化君主專制向政教合一神權國家的根本性轉型。巴列維的失敗源于現代化與政治專制的撕裂:經濟冒進激化矛盾,卻拒絕開放政治參與。而霍梅尼的成功在于將什葉派教義轉化為革命意識形態,利用宗教網絡動員底層,并嫁接民族主義反美情緒,但革命后的高壓統治也引發對“伊斯蘭民主”的反思。
顯而易見地是,神權統治并未解決發展問題,《古蘭經》固然可以控制人們的大腦,但卻無法填飽肚子。在宗教理想與現實困境之間,伊朗民眾可謂充滿困惑迷茫,但他們很明顯上當了。復辟的教士們不僅沒收了王室的所有財產,還把社會上大部分企業都收為己有。并組建了120多個基金會,壟斷了全國幾乎所有行業,伊朗的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甚至比巴列維時期更大。2012年,伊朗前總統內賈德在演講中無奈地說道:“300個教士,掌控了伊朗60%的財富。”伊朗僅石油、天然氣、礦石三項,每年出口都能創收上千億美元外匯,但伊朗老百姓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50-350美元。
他們幾乎失去了一切,得到的只有榮耀和面紗。
我不由地設想,假使那些當初狂熱上街支持霍梅尼的人再次見到曾經給過他們鮮花、面包和大部分自由的巴列維國王時,會是何表情,懺悔?道歉?下跪?還是會執迷不悟?
有什么樣的民眾,就一定會有與之相匹配的政權,這一點毋庸置疑。
從巴列維到霍梅尼,伊朗這段歷史,給后人留下一個選擇與救贖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