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連著收入,事關千家萬戶。溧水積極探索“社區對接企業、技能門檻適配、彈性時間管理”的就業服務模式,幫助廣大婦女在“家門口”暖心就業。近日,在溧水開發區荷花社區,首批20多位寶媽通過“媽媽崗”靈活就業項目,實現帶娃、增收“兩不誤”。
走進位于荷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樓的“媽媽崗”就業車間,近百平方米的房間內,整齊排列著工作臺,縫紉機的“噠噠”聲與布料裁剪的“沙沙”聲交織成一片。
56歲的張玲娟每天送完孫子上學便直奔工作間。她的工作時間靈活:周一至周五8:30-17:00,通勤僅需10分鐘,月收入有2000多元。“沒想到我這個年紀還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崗位,現在每天都干勁十足。”張玲娟戴著老花鏡,熟練地操作縫紉機,將一塊塊布料拼接成枕套。她面前的收納盒里,整齊碼放著成品。
家住荷花嘉園附近的年輕寶媽陳蓉坦言,生完孩子后一度與社會脫節,“現在孩子上了幼兒園,這份工作能兼顧接送,能補貼家用,又找回了職業價值。”另一位通過朋友介紹過來的羅阿姨也表示,這里工作時間自由安排,完全不影響接送孩子。
荷花社區通過前期調研,精準對接轄區內寶媽群體的就業需求,聯合開發區婦聯與多家企業開發了一批“時間靈活、技能門檻低”的工作崗位。崗位以縫制枕套、加工床上用品等手工活為主,采用計件薪酬制,工作時間可按家庭需求自主安排。
社區同步建立“媽媽崗”服務微信群,實時推送企業訂單、技能培訓等信息。張玲娟正是通過群消息首批入職,“群里一通知我就報名了,賺錢帶娃兩不耽誤!”。陳蓉對此也深有感觸,“之前想上班,但是又沒辦法兼顧家庭,現在社區直接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荷花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媽媽崗’幫助企業通過彈性用工降低了用工成本,寶媽們每月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社區就業率得到提升,真正實現多方共贏。”目前,社區已有20多個家庭實現“帶娃增收兩不誤”。未來,社區將進一步擴大合作企業范圍,開發更多適合寶媽群體的就業崗位,同時配套開展技能培訓,幫助更多女性實現家門口就業。
編后話
從中央“就業優先戰略”到地方“靈活就業+”實踐,荷花社區的探索正是政策落實在基層的生動縮影。像“媽媽崗”這樣的“小切口”項目,精準對接了社區婦女群體的就業需求,又實現了企業降成本、群眾增收入、社區提效能的多維效益。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女性”,荷花社區“媽媽崗”項目給我們帶來啟示:就業幫扶未必需要宏大的投入。精準對接需求、打通企業資源、降低技能門檻,便能激活“媽媽力量”,給一個個普通家庭帶來觸手可及的獲得感。
記者:陶燕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