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覽
- 中國學者獲頒“2025年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
- 星鏈衛星大量墜落,太陽風暴是主因
- 燃燒54年的“地獄之門”將關閉
- 用量子技術產生真正的隨機數
- 我國科學家構建出中國種子性狀數據庫
學界頭條
1.中國學者獲頒“2025年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
圖源:tadamichi/Getty
2025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當地時間12日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順利舉辦。該獎項每年選出5位杰出女性,分別來自5大地區: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亞洲和太平洋、歐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北美洲。今年的五位科學家因她們在自然科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而成為本年度的獲獎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云是獲獎者之一,評選委員會認為她在密碼學及其相關數學問題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為安全的數據通信和存儲提供了堅實保障。她的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被廣泛應用于通信協議的哈希函數所存在的根本性漏洞,推動了新一代哈希函數標準的制定。如今,這些標準廣泛應用于銀行卡、計算機密碼與電子商務領域。她的變革性研究成果激勵著眾多女性投身數學與網絡安全研究。
參考來源:
https://www.unesco.org/zh/articles/5renhuo2025nianoulaiya-lianheguojiaokewenzuzhishijiejiechunukexuejiajiang
2.星鏈衛星大量墜落,太陽風暴是主因
馬斯克主導的星鏈衛星通信系統已經運行了好幾年,目前在軌數量接近一萬顆,在地球上許多國家開通了衛星互聯網服務。按照計劃,SpaceX會繼續發射新的衛星來實現更大的覆蓋范圍,但是意外情況還是出現了,預期壽命5年以上的星鏈衛星卻在近期大量損壞,2020年只有兩顆衛星落入大氣層燒毀,2021年78顆,2022年99顆,2023年有88顆,但 2024年卻暴增至316顆。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空間物理學家丹尼·奧利維拉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太陽噴發引起的地磁風暴增加了大氣阻力,導致衛星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速度比預期更快。太陽活動周期一般是11年,目前我們正處于有記錄以來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的頂峰,雖然強度高于預期,但并非有記錄以來的最強。這種增強的活動會產生大量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風,它們攜帶的太陽粒子會加熱高層大氣,導致其膨脹。這種膨脹會增加近地軌道航天器的阻力,導致超預期的衛星軌道降低,最終落入大氣層燒毀。
參考來源: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astronomy-and-space-sciences/articles/10.3389/fspas.2025.1572313/full
前沿研究
3.燃燒54年的“地獄之門”將關閉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在土庫曼斯坦的卡拉庫姆沙漠中,有一個約30米深、69 米寬的熊熊烈火坑,已經燃燒了大約 50年以上,這個被稱為“達瓦扎”天然氣坑可能出現于1971年,當時一臺蘇聯鉆井機在鉆探勘探井時鉆穿了一個天然氣層。為了防止有毒的甲烷氣體泄漏,他們點燃了天然氣層,希望幾天后就能燒盡,結果這一燒就是50多年,火紅的景象使得它遠遠望去就像神話中的地獄之門。
持續燃燒的原因是當地地下天然氣儲量豐富,通過復雜的管道不停地為這里供氣。當地政府曾試過各種方法想要熄滅它,畢竟被燒掉的都是可利用的自然資源,但是未能成功。直到2025年6月5日,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舉行的TESC 2025科學會議上,土庫曼斯坦科學家宣布地獄之門即將開始熄滅。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公司將在附近開鉆新氣井,將從地下涌出的天然氣截獲并將其輸送到管道中,而不是送到坑里被燒掉。
參考來源:
https://newatlas.com/environment/darvaza-gas-crater-door-to-hell-closing/
4.用量子技術產生真正的隨機數
圖源:Sarah J Berman Creative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科學家利用量子物理原理開發出一種“不可作弊”的隨機數生成協議,這一系統旨在確保隨機數生成過程的公平性,廣泛應用于陪審團抽簽、稅務審計、彩票等場景,杜絕人為操控可能。
該隨機數生成過程基于量子糾纏的特性,實驗裝置通過激光激發晶體,產生一對糾纏光子,這對光子的偏振屬性存在量子關聯。光子通過光纖傳輸至相距110米的兩個測量站,分別位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傳輸過程中,每個站隨機選擇測量光子偏振的方式,將結果轉換為二進制比特(0或1)。這個過程大約一分鐘內重復1500萬次,產生大量的原始隨機比特流,比特流與來自第三個機構的下一個隨機數樣本相結合。所有數據都經過算法處理,以濾除任何模式,最終產生經過認證的512位純隨機二進制數字,這個數字的可能性有10^154種,比宇宙中的原子數量還多,被操縱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no-cheating-random-number-generator
5.我國科學家構建出中國種子性狀數據庫
各式各樣的種子形態
植物性狀是表征環境適應策略與資源分配模式的關鍵指標,為理解物種分布、群落構建及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礎。中國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擁有逾3.5萬種維管植物和多樣化的生態系統,積累了數量可觀的植物傳播體性狀數據,卻尚未被國際學界廣泛利用。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宏觀生態學學科組構建了中國種子性狀數據庫(CSTD),系統整合了694個中文數據來源,包括681篇期刊論文、10本專著和3個在線數據庫,共收錄110451條數據記錄,涵蓋3897種植物(隸屬1416屬、214科),涉及118項性狀,覆蓋中國全部生物區系。該數據庫屬于完全開放獲取數據庫,由三大核心模塊構成:(1)采樣地點信息,包括地名、地理坐標和氣候數據。79%的記錄包含地名信息,66.3%具備精確地理坐標,數據分布橫跨45.6°緯度和6000m海拔范圍,具備顯著的大尺度應用潛力。(2)物種信息,包括分類單元、生活型和生長型。數據庫廣泛覆蓋植物類群,其中接近40%的物種擁有10種以上性狀記錄,為系統發育比較分析提供基礎。(3)性狀信息,包括性狀名稱、具體數據及其單位。
參考來源:
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702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