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臨沂,一場家庭風波撕開了公職人員權力監督的裂縫。25歲的曌曌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把“家丑”公之于眾。當她將繼父張某在車庫茶室與陌生女性親密互動的監控視頻發到網上時,評論區瞬間被10萬+留言淹沒。這個被舉報的男人,不僅是她母親結婚六年的丈夫,更是臨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某大隊的原指導員。
視頻里,車庫改裝的茶室擺著功夫茶臺,墻上掛著“執法為民”的書法作品。2022年6月的某個下午,張某剛換下警服,就有短發女子敲門而入,兩人在沙發上的舉動被監控清晰記錄。曌曌指出,茶室的裝修材料都是張某用單位公車拉來的。從發現母親長期被冷暴力,到偶然在車庫角落發現陌生女性的耳環,她花了三個月偷偷安裝監控,拍到的20多段視頻里,有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在工作日進出,甚至有穿著快遞制服的人送來包裝精美的酒水。
更諷刺的是茶室墻上的那幅字。曌曌翻出張某的工作照,照片里他在駕校給司機講交通安全,胸前的黨徽擦得锃亮。而監控里的他,凌晨兩點還在茶室里拆某物流園送來的禮盒,購物卡消費記錄顯示,這些卡在奢侈品店買過名表,在加油站刷過柴油。曌曌提供的流水單里,某貨車司機的賬戶每到月底就會給張某轉去“消分費”,“他管著超載檢查,給司機‘行個方便’就有錢進賬”。
其實這不是曌曌第一次舉報。2023年4月,她曾把材料寄給紀委,換來的卻是“黨內嚴重警告”的口頭通報。“當時他們說張某沒有黨內職務,只能降職級,影響期兩年后還能升。”曌曌拿出手機里的微信記錄,紀委工作人員的回復只有寥寥數語,沒提購物卡、沒提貨車司機證言,更沒解釋為何茶室裝修材料會出現在單位公車的加油記錄里。
真正讓她下定決心全網曝光的,是母親在醫院拿到抑郁癥診斷書的那天。“我媽找他要醫藥費,他說‘嫁給我就得受著’。”2025年6月,曌曌把新證據——物流單號、司機錄音、甚至張某和女性的開房記錄——打包發在抖音,48小時內播放量破億。沂水交警大隊當晚發通報稱張某已停職,可評論區都在問:“兩年前的警告是不是太輕了?”“公車私用拉裝修材料,這不算濫用職權?”。
網友吵翻了:“繼女舉報繼父,這得多大的委屈!”點贊最高的評論來自一位單親媽媽,她曬出自己被家暴時報警的記錄,“有時候家丑外揚不是不懂事,是家里的‘官’只手遮天。”但也有網友覺得“胳膊肘往外拐”:“再怎么說也是長輩,不能私下解決嗎?鬧得全網看笑話。”這種說法立刻被曌曌的粉絲懟回去:“看看監控里的行為,這是私下能解決的事嗎?公職人員犯法就該罪加一等!”。
最扎心的還是關于家庭的討論。有網友曬出曌曌母親的病歷:“長期精神控制,診斷是中度抑郁。”但也有人覺得女兒做得太絕:“就算繼父有錯,你媽以后怎么做人?”曌曌在直播里哭著回應:“我媽躺在病床上說對不起我時,張某正在茶室收別人送的茅臺。”這句話讓評論區瞬間安靜,隨后涌來的全是“支持維權”的留言。
這場風波折射出的不僅是家庭矛盾,更是基層權力監督的缺位。張某能把公車當私車用,能讓貨車司機按月“上供”,能在第一次舉報后只受輕罰,暴露了某些單位監督機制的漏洞。網友說得對:“如果不是女兒拼了命曝光,這事是不是就‘內部處理’了?”當“執法為民”的書法掛在藏污納垢的茶室,當紀律處分成了“大事化小”的工具,損害的何止是一個家庭的信任,更是公眾對權力的期待。
現在專案組已經進駐,但比起停職調查,人們更想知道:兩年前的證據為何沒深挖?購物卡對應的奢侈品流向哪了?那些被“消分”的貨車有沒有出過事故?曌曌在視頻最后說:“我不要他丟公職,我要法律還公道。”可對普通人來說,一個公職人員的道德底線,恰恰是法律防線的第一道關口。當警徽蒙上塵埃,需要的不僅是個案的徹查,更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機制——別等家屬舉著監控視頻站到全網面前,才想起該擰緊監督的螺絲。
這場風波讓我們看到,權力監督不能只靠“家丑外揚”。公職人員的行為不僅關乎個人道德,更影響著公眾對法治的信任。希望相關部門能徹底查清真相,給公眾一個交代,也讓類似的悲劇不再上演。畢竟,法律的威嚴,容不得任何踐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