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房價的飆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覺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購買一套房子完全是“天方夜譚”。
因此網絡上產生大量“中國人買房難”的言論,但實際上除了中國之外,幾乎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會為房子問題感到困擾,住房面積就是居住質量的最直接體現。
曾有相關數據顯示,日本每人平均住房面積大約為33平方米,而韓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則相對較小,只有28平方米。
與這兩個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令人意外。
那么中國的情況怎么樣呢?背后又凸顯出了怎樣的現實問題呢?
一、日本人均33㎡社會壓力卻大
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能夠看到,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積為33平方米。
從數據上看起來十分美好,但卻掩蓋了日本當前正面臨的三大現實問題。
首先就是日本城鄉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大城市居民的實際居住面積遠低于平均值,東京、大阪的核心區域,“社畜”們都居住在20平米的“鴿子籠”中,并且這些公寓的月租金高達4000元人民幣。
而偏遠的鄉村地區則大多都住著獨棟住宅,提高了日本整體的人均住房面積。
其次就是日本住房的面積也出現了縮水。
有相關數據統計,2023年日本每棟住宅的平均面積僅有92%,與2003年相比縮水了3%。
日本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部分新建公寓甚至會壓縮到50平方米,低于政府規定的“富裕居住生活”標準。
日本在計算住房面積時也會包含公攤面積和墻體,因此按照這樣計算的話,其人均住房面積的33平方米與我們印象中的33平方米存在很大差距。
不僅如此,日本購房價格也非常高昂,東京的普通住宅每3.3平米就要花費24萬人民幣,年輕人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買房。
日本的年輕人迫于生活壓力開始降低自己的物欲,年輕人逃避婚戀、宅男文化興起,生育率跌破1.3。
日本人更是因為自己狹小的公寓,無奈鉆研收納技術。
不過與韓國相比,日本人的居住面積還是相對更加寬松。
二、韓國國土不大住房面積也小
韓國官方公布的數據能夠看到,其人均住房面積僅有28%,這背后也同樣暗藏著韓國存在的社會問題。
如今韓國近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首爾都市圈,這也導致首爾的人均實際居住面積遠低于28%,很多家庭廚房與臥室之間只有一簾之隔,上個衛生間都需要側身使用。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困境,首爾高昂的房價占主要因素。
首爾江南區最貴的房產價格在50-70萬元人民幣每平方米,即便是非核心區域的一套80平米房子,價格也達到了12億韓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幣約為630萬元。
這讓韓國60%的年輕人放棄購房,選擇終身租房。
而韓國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困境,主要還是因為自身的國土面積較小。
韓國的總面積基本上與中國江蘇省相當,但有70%都是山地,可用的平原地區十分稀缺。
而首爾則吸納了全國20%的人口和50%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所有韓國人都想到首爾尋求發展。
而那些富人們大規模購買房產后以“全租制”的方式將房屋出租。
不需要租客掏房租,只要承擔水電費和物業費,但是卻要一次性向房東支付60%-80%的押金。
拿到押金之后房東再買房炒高房價,結果就是租房客越來越買不起房,房東手里的房子越來越多,形成了惡性循環。
由于住房問題嚴峻,導致韓國在2023年的生育率跌破到0.8,而那些富人云集的首爾江南區,高檔公寓配備私人公園、健身房等設施,完全看不出來人均住房面積緊張的問題。
反倒是那些貧困區,28平米的房子中擠著一家三代人,衛生間都要與其他人共用。
反觀中國,雖然一直再講房地產市場的問題,但是與日本、韓國相比,人均住房面積卻呈現出了斷崖式的差距。
三、中國住房面積呈斷崖式差距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能夠看到,中國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了41.76平方米,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34.4%,也與日本、韓國有著巨大的差距。
不過在這一數據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人均居住面積卻存在顯著的差距。
據統計中國農村地區人均居住面積為46.8平米,城市卻僅有6.52平米。
中國人均居住面積最小的城市就是廣東,面積僅有29.59平米,是全國唯一一個低于30平米的省份。
這樣的差距實際上與城市的發展情況密不可分。
北京、上海、廣東等城市因為大量外來人口涌入,人均居住面積一直保持墊底。
但比如河南、湖南等人口流出的省份,人均面積就相對更大。
雖說中國與日韓相比人均居住面積領先,但是中國老百姓的居住質量卻呈現出“梯度分化”。
三四線城市的房產雖具有面積優勢,但是優質醫療、配套教育卻都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
上海、深圳等地的地鐵覆蓋率和社區服務非常完善,但卻因為快節奏的生活讓年輕人高呼“找不到歸屬感”。
實際上目前中國已經在通過政策解決住房矛盾。
國家通過保障性租賃住房讓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能住上便宜的好房,并且國家也再推廣“好房子”標準,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居住質量。
隨著綠化率、噪聲控制以及物業服務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必然會越來越好。
結語
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遠超韓國和日本,這是因為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和新住房供給量增加所創造的條件。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城市中打拼的人們住房面積遠沒有達到這一標準,反倒是三四線城市面臨著房屋空置、售房困難等問題。
不過如今國家正在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不僅讓房產的價值逐漸恢復平穩,更是通過政策來確保新建房屋的質量。
國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國人的生活水平和居住質量,從而實現真正的“安得廣廈千萬間”。
說到底住房問題從來都不是面積大小的事,而是居住質量和買不買得起房的問題。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資料
鄭州樓市觀察 2025.5.4 中日韓人均住房面積對比:日本每人33㎡,韓僅28㎡,中國差距太大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8.10 全國家庭居住狀況:人均41.76平方米
中國建設報 2022.6.28 國家統計局披露第七次人口普查分項數據:我國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41平方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