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歷史的迷霧中所隱隱約約的諸多謎團一般,秦始皇陵中的那一盞據說能燃燒上千年的“人魚膏燈”也就更是讓人心生千千萬萬的疑問了。說到“一勺人魚膏能燃燒千年不滅”的神奇傳說,是否就真的存在著違背了我們常常津津樂道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奇跡呢?
說起秦始皇陵,人們最容易想起的是那座規模宏大的兵馬俑的陣列,而在這座地下宮殿的深處,卻又埋藏著一個更為神秘的謎題——那就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魚膏燈”。據《史記》的記載,人們曾經用人的魚膏都做成的燭,結果卻燃燒的都相對的很久。這僅一句就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魚膏”究竟是什么東西,又能燃燒得如此之久,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至今關于人魚膏的成分也一直眾說紛紜。但從某些方面的說法也可將其等同為鮫人的脂肪,只不過這也更像是民間的神話傳說而已。由其所含的脂肪酸的性質及其相對的含量的比較也可初步地推斷出其可能的來源,如另一項較為科學的推測則認為人魚膏實際上就是鯨魚的油類的另一種形態。
據科學的研究表明,通過將鯨魚的腦油制成的蠟燭不僅燃燒的時間長達一小時可達7.78克,而且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就可燃五千天之久,換算下來也就足以保證了地宮中那一“不滅者久之”的需求了。盡管這一數據的出奇性令人深感驚訝,但至少也為“人魚膏燈”千年不滅的神奇之說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論解釋。
但即使鯨油的耐燃性再好,也要想在封閉的地宮中燃燒上千年,也免不了要先把另一個巨大的難題——即要有足夠的氧氣——給克服了。而“人魚膏燈”千年的不滅傳說也就成了一道不可解的神秘之謎——地宮的缺氧竟然能讓一支支蠟燭長達千年不滅。
由于地宮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其內的氧氣的含量都將隨著火焰的燃燒而逐漸耗竭一旦耗盡,火焰就將熄滅。其長明之謎,就在于其所用之蠟的特殊性,它不僅能在常人難以想象的缺氧的環境中仍能堅持燃燒,而且能將其所含的全部能量都轉化為光的形式,從而使其長明不息
盡管我們對目前的研究尚未有著清晰的答案,但美國的科學家們的探索卻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線索和思路。由此可見,人魚膏燈的長時間燃燒,其關鍵就在于其所含的燈油中所含的緩化劑的存在以及燈芯中所含的易燃物的充分利用了。
但若在燈芯中加入一小量的緩化劑,如黃磷等不易自燃的磷酸鹽,既能放慢其燃燒的速度,延長其燃燒的時間,又能將其所帶的火花都一并引入到燃燒的燈芯中去,使其一經接觸到氧氣便能迅速的引燃。隨著陵墓的開啟,外涌的大量的氧氣不僅為燃燒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而且燈芯中的白磷也隨之被點燃,使得長明的油燈再次“亮”了起來,從而造成了“千年不滅”的神奇的假象。
盡管對“人魚膏燈”的這一最新的解釋也尚未能完全地徹底地揭開了它千年的不滅的謎團。但即使在地宮中加了大量的緩化劑和易燃的物質,其內的氧氣的含量仍然不能忽視的成為地宮中最大的限制因素。或許我們就將常說的“千年不滅”的“千年”就當作一句美的表述,夸張的形容就可以了
而從能量的守恒角度來說,無論是有機的還是無機的燃燒都必然消耗了能量,而且能量的來源和轉換都必然遵循了這一基本的能量守恒的定律。然而,無論如何都要讓這盞燈的“不滅之光”能在長達千年的時間內不間斷的燃燒下去,也的確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可以說,“人魚膏燈”的千年不滅的神奇之說更像是對它的神秘的象征性、傳說性的揣摩,而非真正的科學事實的體現。
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完全否認“人魚膏燈”的存在的某些價值所體現的特殊的歷史文化意義.。其不僅淋漓地反映了古人對光明的無盡的追求和對永恒的深深的向往,更體現了他們在材料科學、化學工藝等方面的卓越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技藝。不論“千年不滅”的傳說如何取舍,“人魚膏燈”的作為一款古代的高科技產品及其所體現的文化內涵都值得我們深入的去挖掘和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