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江蘇昆山出了件事,讓人惋惜。
何女士哭訴,就在今年4月28號,她23歲的女兒,因為嗓子不舒服,去了當地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
醫生診斷說是“急性咽喉炎”,開了林可霉素注射液(一種挺常用的抗生素)讓掛點滴。
當時醫生說了一句關鍵的話:“這是常用藥,不用做皮試。”何女士和女兒一想,孩子以前也沒聽說對啥藥過敏,也就沒多問,同意了。
誰能想到,就是這個“不用皮試”的決定,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到了晚上9點01分,護士開始給姑娘輸液。
僅僅過了兩分鐘! 晚上9點03分,姑娘就突然捂著胸口,表情痛苦,緊接著就開始不停地嘔吐!情況急轉直下,非常嚇人。
雖然緊急叫了120,但最終姑娘還是因為對林可霉素過敏導致休克,不幸去世了。
一個23歲的年輕生命,就因為看個嗓子疼,在短短兩分鐘里消逝了,這擱誰家能受得了?
現在家屬已經請了律師要告診所,但具體責任多大,還得等醫療損害鑒定的結果。
說實話,看完整個過程,心里堵得慌,更讓人生怕的是,這種“小病要人命”的悲劇不是頭一回了。
查看資料,咱們國家每年吃藥出問題的報告很多,里頭過敏反應占了不少。
林可霉素過敏雖然不常發生,可一旦碰上,后果往往非常嚴重。
這女孩的問題出在哪兒?太明顯了!
首先,醫生那句“常用藥不用皮試”說得太輕率了。皮試是預防過敏的重要一關,哪怕再常用的藥,也可能有人過敏,怎么能圖省事就省略?很多診所都有這個毛病。
其次,從姑娘出事到最終沒救回來,這中間寶貴的搶救時間,診所的急救能力跟上了嗎?很多基層診所,急救的設備和藥品比如關鍵的腎上腺素,根本就不齊全,或者醫護人員缺乏應對這種緊急情況的訓練。真出了事,手忙腳亂,錯失黃金搶救時間。
再者,醫生護士對藥物過敏的風險是不是重視不夠?問診夠不夠仔細?風險意識太薄弱了!
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姑娘再也回不來了,何女士一家承受著巨大的悲痛。
但我們整個社會,尤其是醫療系統,必須從這血淋淋的慘痛教訓里學到點東西!
診所必須硬性規定:該做的皮試,尤其是像抗生素這類藥,必須做!急救設備和救命藥品必須備齊備足!醫生護士的急救培訓和演練必須過關,要能真頂事!
長遠看,最好能建個全國聯網的藥物過敏警示系統,這樣不管病人到哪個醫院、哪個診所看病,醫生都能馬上知道他的過敏史,避免悲劇重演。
老百姓自己也得多個心眼兒。
看病的時候,如果醫生說某種藥“很常用,不用皮試”,咱不妨多問一句:“這藥確定不用皮試嗎?我有點擔心過敏。”
自己或者家人有什么過敏史,一定要主動、清楚地告訴醫生。
看病真不是小事,命就一條,該做的檢查別嫌麻煩,該問的問題別不好意思開口。
希望何女士一家能討回公道,更希望這樣的慘劇別再發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