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去醫院都曾遇到過一件事——皮試,就是打針前護士在你胳膊上輕輕扎一下,看看會不會起個小包的那個檢查。可別小看這個“小動作”,它可是能救命的關鍵步驟!
一、皮試是什么?
皮試全稱“皮膚敏感試驗”,就像用藥前的“安全警報器”,是通過將微量藥物注射至皮下或皮內,觀察是否發生局部過敏反應的檢測方法。其核心目的是預測“I型速發型過敏反應”(如蕁麻疹、支氣管痙攣、過敏性休克),這類反應通常在用藥后數分鐘至1小時內發生,可能危及生命。
二、為什么要做皮試?
救命作用:
青霉素的過敏性休克死亡率高達10%,而皮試能提前排除97%-99%的風險。
法律要求:
國家規定青霉素類藥物使用前必須皮試,且停藥72小時以上需重新檢測,頭孢類在特定情況下也需檢測。
個體差異:
適用于過敏體質、有藥物過敏史或家族過敏史的人群。
(圖片來自攝圖網)
三、哪些藥物必須做皮試?
根據《中國國家處方集》及臨床指南,以下藥物需嚴格皮試:
- 青霉素類:青霉素G、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無論口服或注射,均需皮試。
- 頭孢菌素類:雖常規不推薦皮試,但若患者有青霉素嚴重過敏史,或藥品說明書明確要求,仍需檢測。
- 生物制劑:破傷風抗毒素、抗蛇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注射液、白喉抗毒素等,因異種蛋白易引發過敏。
- 有機碘造影劑:碘海醇、泛影葡胺等,做CT/MRI前須皮試。
- 中藥注射劑:清開靈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等。
- 其他高風險藥物:普魯卡因、右旋糖酐、鮭魚降鈣素注射液、門冬酰胺酶等。
四、皮試全過程大揭秘
部位選擇:前臂內側(無瘢痕、炎癥),皮膚薄且易觀察。
消毒方式:用75%乙醇消毒,對酒精過敏者改用生理鹽水。
注射方法:皮內注射0.1ml,形成直徑3mm皮丘。
觀察時間:觀察20-30分鐘,記錄結果。
五、怎么看結果?
沒事兒(陰性):就一個小紅點,直徑不超過5mm。
有問題(陽性):會起個大包(≥1cm),伴瘙癢或偽足,像小螃蟹似的。
青霉素皮試陽性(圖片來自攝圖網)
五、這些藥會影響皮試結果
最近在吃這些藥的朋友要注意:
藥物類別
代表藥物
停藥時間要求
干擾機制
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1代72h,2代7天
抑制組胺釋放,掩蓋過敏反應
β受體阻滯劑
美托洛爾、普萘洛爾
≥24h
增強組胺釋放,導致假陽性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24h
增加緩激肽,引發非特異性紅腫
六、皮試結果≠終身判決!常見誤區破解
皮試陽性=終身禁用?
真像:IgE抗體可能隨時間衰減,部分患者5年后敏感性降低,可再重新評估。
頭孢類藥物必須做皮試
真像:僅限高風險人群(如青霉素過敏性休克史)或說明書明確要求時需檢測。
皮試陰性絕對安全
真像:即使陰性,仍需備好腎上腺素等急救措施,因仍有1%-3%的速發型過敏風險。
七、技術革新:無痛皮試的未來
傳統皮試因疼痛感強(真皮層神經豐富)飽受詬病,近年推出的“無痛皮試”技術(如腕帶透皮給藥),通過皮膚滲透完成檢測,5分鐘出結果,假陽性率更低。盡管尚未普及,但為兒童、疼痛敏感人群提供了新選擇。
皮試看著麻煩,卻是守護用藥安全的重要防線,多花一些時間,忍一下“小疼”,可能就避免了大危險。下次遇到醫生讓做皮試,可別再嫌麻煩啦!
審稿專家: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藥師 夏志高
作者: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黃春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