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面對轉型陣痛時,更應給予理性支持而非惡意揣測。
近期有傳言稱,由于廣汽埃安IPO進程受阻,員工持股估值大幅縮水。
6月16日晚,廣汽埃安緊急發布聲明,否認了近期網絡上關于“員工股權爆雷”的傳言,稱相關言論“毫無事實依據,純屬惡意謠言”。公司表示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仍在依法推進中,并強調將對惡意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
此次爭議源于2022年廣汽埃安在混改中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當時,共有679名員工和廣汽研究院115名技術人員共同出資近18億元,認購公司4.55%的股權。根據協議,員工認購資金需鎖定五年,2025年5月前只需支付利息,6月底進入本金償還期。
傳言出現后,有最新消息透露,公司(廣汽埃安)已與員工溝通,計劃將本金償還期延至2026年,并考慮將員工持股轉售第三方。
廣汽埃安IPO進展受阻以及銷量下降成為質疑的關鍵。據了解,2024年8月北京產權交易所曾公告廣汽埃安“正在準備港股IPO”,但該公告24小時內被撤下。2025年3月,時任總經理古惠南公開表示“當前不是IPO好時機”。此外,疊加近期銷量的下滑,廣汽被推到風口浪尖。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的核心,廣汽埃安肩負了新品發布和銷量提振的重任,當企業面對轉型陣痛時,我們更應給予理性支持而非惡意揣測“。
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波動背景下,廣汽埃安在技術投入持續推進,給予了業內信心。根據廣汽集團2024年財報披露,當年廣汽集團全年研發投入超79億元,新增專利申請超3200件,截至2024年底累計專利申請超21000件,重點布局固態電池、超充網絡和智能駕駛三大領域。截至目前,埃安已形成百萬裝車零自燃的彈匣電池專利群、超倍速電池系統及星靈平臺等核心技術,覆蓋三電、超充以及電子電氣架構等領域。
在電池技術方面,廣汽埃安全固態電池研發進入工程樣車測試階段,實測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計劃于2026年實現裝車。
對此,廣汽埃安電池研發部負責人李進曾表示,廣汽集團的固態電池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與第三代海綿硅負極片技術(新型納米硅復合負極),全固態正極可達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進而實現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較于目前最先進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其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車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km。
同時,廣汽埃安正積極布局充電網絡,廣汽埃安在自建快充樁數量上明顯領跑,已經鋪了超過1.5萬根直流快充樁,覆蓋全國31個省202個城市,已覆蓋了京滬高速、川藏線等“補能荒漠”。智能駕駛領域,其城市NDA功能在廣州、深圳、上海等多個城市試點運行。
為支撐長期技術發展,廣汽集團已發布了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計劃。該計劃圍繞品牌引領、產品為王、科技領先及國際市場拓展四大核心改革舉措,同時構建一體化組織、優化產品開發流程、完善市場化體制、培育高水平人才、確保資金充裕等五大保障措施。
到2027年,廣汽集團將實現自主品牌銷量突破200萬輛,產品全面覆蓋純電、增程、插混三大類型,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這為廣汽埃安的未來發展,進一步提供了支撐。
有文說
隨著行業內卷進一步加劇,謠言也此起彼伏,這些傳言不僅干擾企業正常經營,更折射出社會認知的錯位——將行業共性挑戰曲解為企業個體危機。
廣汽埃安的經歷并非孤例,而是中國汽車工業從“市場換技術”邁向“技術立品牌”轉型期的典型縮影。當企業深陷技術攻堅與市場突圍的雙重壓力時,社會輿論的理性支持遠比惡意謠言的破壞力更能成為破局的助力。(汽車有文化 歐陽/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