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桌子先生 圖|ins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可可姐導讀:
一條合格的新聞應該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遣詞,而非模糊重點,罔顧事實。如果媒體刻意模糊重點,將真實情況隱藏起來,試問,誰又能真正“一眼識別”呢?
都2025年了,有些新聞看完真的讓人一愣一愣的。
前段時間,微博熱搜上一個熱點事件,讓整個網絡都罵聲一片。
它的標題是“男子突然高燒確診艾滋后崩潰痛哭”。
這個熱搜閱讀量高達1.8億,3萬多人在線討論。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看完這個標題的第一直覺是:
完蛋了,肯定又是在哪個地方不小心被感染了。
不然人家為什么會崩潰痛哭,如此難受痛哭?
一定是在自己完全沒預想到的情況下中招的啊!
結果,在看完整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后,網友們的拳頭硬了。
新聞是這樣寫的:
福建福州的一名叫李明(化名)的男子,今年42歲,結婚10年的他,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一個可愛的女兒。
但是!
由于工作原因,他經常出差,寂寞促使他通過交友軟件與陌生人約會,并發生了無保護的高危性行為。
這段話,我反復讀了好幾遍,最終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什么時候起,婚內亂搞男女關系,也變得這么清新脫俗了?
“經常出差”“寂寞難耐”就能成為他婚內出軌的理由?
就算是新聞報道,也不需要如此“美化”這種行為吧?
接著,報道說,“不久后,這個突如其來的高燒,讓他分外驚恐,于是他非常忐忑的去做檢查,報告結果猶如一道晴天霹靂——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這……他作為一個成年人,在亂搞的時候難道不知道,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會感染艾滋的嗎?
哦,嫖娼約炮的時候不崩潰,
不做安全措施發生性關系的時候不崩潰,
回家面對妻女的時候不崩潰,
現在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終于崩潰了?
真是荒唐!
“他在煎熬中苦苦掙扎,又想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又擔心家人會被傳染。在醫生的疏導下,李明鼓起勇氣向妻子坦白……幸運的是妻子沒有被感染,家人也紛紛與他共同抗擊病魔。”
這樣的描述,簡直就是吞了一只蒼蠅般難受,又是強行“合家歡”的完美結局?
還有接下來的句子。
最終,李明在治療一段時間后,終于慢慢恢復健康。
“李明也感嘆道:現在我感覺自己像是重生了一樣,我要更努力地生活,好好工作,照顧家人。”
這份報道給人一種好像是李明他自己寫出來的一樣。
這里面充斥的感情基調,運用的那些文字辭藻,無一不是在給他洗白。
其中令人不舒服的地方有兩個:
第一,這篇報道一直在塑造一種“男性受害者”的形象,通篇都在寫他如何悲慘,仿佛他是一個受害者。
可是,這明明就是他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啊,要是他不出軌,能有這回事嗎?
真正的受害者是他妻子好嗎?
自己的丈夫出軌,還要承擔被傳染艾滋的風險,她難道不比丈夫更慘?
第二,報道的最后寫,“全家人跟他一起共同抗擊病魔”,這樣的結束語,真的有一種強行完美大結局的感覺。
要是妻子不原諒,決絕和他離婚又如何?
要是他妻子此時離開,不和他共同抗擊病魔又怎么樣?
她會不會還要遭遇罵聲?
現在的媒體,想要追求完美家庭大團圓結局的通病,真的是刻到骨子里了。
要知道,這并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一件真實的案件。
作為讀者,我們需要的,是整件事最本質的真實情況,無需渲染和刻畫,更不要煽情和美化。
如果說,這是一個無辜的艾滋患者,因為外部原因感染了病毒,你這樣大肆報道,寫出這種感天動地的文字,或許還會收獲別人的同情和鼓勵。
可他感染艾滋的原因,實在是咎由自取,報道里竟然還能寫得如此感情豐沛,還要給女性上價值觀,實在是叫人不理解。
評論區很多網友,也看出了其中的不對勁,紛紛吐槽:
“男子婚內出軌感染艾滋”,這才是整個事件的全貌。
為什么現在的新聞總是要模糊重點,連求真求實這個基本的底線都沒有了呢?
如果連標題都不再客觀,那么新聞的真實性,又該如何保障?
這樣的報道絕對不止這一次。
今年2月,一則《丈夫灌面湯導致妻子嗆死案家屬望重判》的新聞報道,引發了大眾的憤怒。
“丈夫灌面湯嗆死妻子”這一標題,乍看是一起離奇的意外事故,甚至看起來丈夫對妻子很好,喂她喝面湯出了意外。
但事實上呢?
丈夫李某酒后與妻子吳某因糾紛發生了爭吵,暴怒的李某對妻子使用鋼尺、皮帶、菜刀等工具實施了毆打行為。
他還不解氣,最后用滾燙的面湯澆灌妻子,并將妻子拖入鍋中,最終導致妻子李某在家暴中誤吸入面湯至呼吸道哽死。
這些文字,連看起來都覺得疼痛不已,而當事女性李某,就這樣活活死在了面湯之中。
而媒體給出的標題,僅僅是“嗆死妻子”這樣的字眼,給人一種掩蓋暴力犯罪的感覺,甚至連家暴兩個字,在標題里提都沒提。
但,這是一起家暴致死的案例啊。
如果只是輕描淡寫地用“嗆死妻子”來概括,不僅模糊了大眾對事件全盤的了解,還會讓更多人忽略家暴事實的嚴重性。
像這樣的陰間新聞還有很多。
還記得那個“女碩士走丟”的案例嗎?
山西一名女碩士因患有精神疾病走丟,被鄰縣一村民張某發現,在明知她精神不正常的情況下,仍與她發生關系并生育子女,十來年都沒有讓她找過家人。
這本是一件拐賣并強奸婦女的犯罪是不是?
然而,這么可怕的一件事,某些媒體的新聞報道卻僅僅用“女碩士走失后被一居民收留”來描述。
我請問呢?
路上遇到迷路的孩子,撿到個錢包都知道要交給警察,碰上個女性就自個兒“收留”了?
把強奸女子的犯罪行為,定義為“收留”,完全就是在將犯罪合理化。
這樣模棱兩可、刻意掩蓋重點的新聞標題,這些年來不勝枚舉。
如《為賣淫女看病被判協助組織賣淫》,乍一看該醫生似乎很無辜。
而事實是,其明知老板不讓賣淫女出去看病是為了方便控制,仍聽從安排上門看病,幫忙隱瞞沒有報警,他這不是助紂為虐嗎?
很多時候,一條聳人聽聞的新聞,的確能夠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但,一條合格的新聞應該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遣詞,而非模糊重點,罔顧事實。
如果有一天,連新聞機構都在帶節奏,誤導公眾,那還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很多碎片化的信息,每天都像潮水一樣朝我們涌來。
所以,“一眼能識別新聞重點”,已經成了這個時代辨別信息的能力。
但,如果媒體刻意模糊重點,將真實情況隱藏起來,試問,誰又能真正“一眼識別”呢?
同樣的一個新聞,字詞的排列,語氣的輕重,遣詞造句的不同,出現的效果也會大相徑庭。
“南京一女大學生遇害動機是感情糾紛”,乍看這個標題,是不是給人一種兩個人吵架之后激情殺人的感覺?
那如果換成“男子伙同他人蓄意謀殺對象后埋尸”,真相是不是就一目了然?
簡簡單單幾個字的區別,感情色彩和重點卻完全不一樣。
所以說,語言修辭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它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既可以讓施暴者隱形,也可以讓他們無處遁形。
而這其中的差別,就在于媒體的良心。
這些天,湘雅附二醫院劉翔峰丑聞曝出,令全國震怒。
而這件事之所以能夠揭露出來,那些一直默默關注的記者,媒體人,功不可沒。
《三聯生活周刊》站在農民工患者的角度,寫下了《遭遇“惡魔醫生”劉翔峰的患者》,讓弱勢一方終于站在大眾面前,看到他們所經歷的一切,令人潸然淚下。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些為了弱者一直在發聲,一直在追求客觀事實的新聞媒體。
?三氯氰胺奶粉集體造假,東方早報 一篇題為《甘肅14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的報道,直接撕開“三鹿奶粉”丑陋的全貌。
疫苗造假,一篇《疫苗之王》的文章揭露黑心企業的騙局,直接擼掉一家上市公司,讓許多高管和官員下馬。
可以說,媒體人手上的一支筆,就是一把手術刀,他們能精準地劈開人心,直擊社會痛點,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但,如果媒體人失去了公允之心,那也是極為可怕的。
這個世界,顛倒黑白的成本太低,互聯網的消息繁冗復雜,每個人的記憶點如此短暫。
所以,一旦媒體都作惡,那么勢必會讓太多的真相被模糊隱瞞,太多的正義無法伸張。
新聞,是這個社會的最后一絲尊嚴和倔強。
忠于報道,守于理想,始于事實,才是媒體最后的底線。
PS.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和“”,你的支持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
作者:桌子先生,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可讀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系作者。(*聲明:文章內容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評論區留言進行刪除。)
你若喜歡,點個 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