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比亞迪總部,王傳福在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聲音哽咽:“比亞迪是我的生命。”這位千億帝國的掌舵人少見的情緒流露,發生在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公開暗指比亞迪是“車圈恒大”后的第10天。一場針對比亞迪的圍剿,正將中國新能源汽車戰場燒成一片火海。
一、電池大王的荊棘路
王傳福的故事始于安徽無為縣的一個農家小院。
13歲喪父、15歲喪母,少年時代被命運反復捶打。當村民勸他輟學打工時,哥哥掄起鋤頭砸向灶臺:“誰敢攔我弟上學,我和誰拼命!”嫂子張秀菊賣掉嫁妝的金耳環、銀手鐲,甚至拆了婚被里的棉絮給他縫冬衣,才湊齊了學費。
1983年考入中南礦冶學院(后并入中南大學)學習冶金物理化學,1987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專攻電池領域。1990年畢業后,他留院工作,后來曾任該研究院下屬電池公司的總經理。
1994年底,王傳福在閱讀行業報告時發現:出于環境保護的原因,當時的電池生產大國日本將在本土淘汰鎳鎘電池生產線;同時,鎳鎘電池還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廣泛用于“大哥大”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王傳福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
1995年,這位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最年輕的處長作出驚人之舉——辭職創業。拿著從表哥呂向陽借來的250萬元,他帶著20多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揚帆起航,正式創建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面對日本電池巨頭壟斷,他拆解三洋電池,創新性地用人工流水線替代天價設備,用人海戰術硬生生將成本降低40%。
1997年,比亞迪賣出1.5億塊鎳鎘電池,僅用三年時間就搶占了鎳鎘電池全球40%的市場份額。
2000年,比亞迪成為摩托羅拉中國第一個鋰電池供應商;
2002年又成為諾基亞中國第一個鋰電池供應商。
2001年,比亞迪在全球電池市場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鎳鎘、鎳氫和鋰電池分別名列全球第一、二、三位。
2002年7月31日,比亞迪股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HK:01211),共募集資金16.5億港元。
“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正是這份孤勇,讓比亞迪在2003年頂著股價單日暴跌30%的壓力,執意收購秦川汽車進軍造車領域。當時無人理解一個電池廠為何要造車,只有王傳福看到了電動化的未來。
二、王傳福和魏建軍從惺惺相惜到刀兵相向
2018年春,保定長城總部廣播突然響起:董事長魏建軍因接待重要訪客,禁止任何車輛進入試驗場。這位“重要訪客”正是千里南下的王傳福。兩人在試車場上把酒言歡,試駕新車,一派惺惺相惜。
友誼的見證在2021年達到頂峰——比亞迪將注冊商標“魏”無償轉讓給長城,長城則回贈“登陸艦”商標。兩家自主品牌掌門人親如兄弟的畫面,一度成為中國汽車業的佳話。
裂痕始于2022年。比亞迪宋PLUS DM-i以47萬輛的銷量,將霸榜103個月的哈弗H6拉下神壇。昔日小弟搖身變成行業老大,長城在新能源賽道被比亞迪打得措手不及。
2023年5月,長城突然向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遞交舉報材料,指控比亞迪秦、宋混動車型使用常壓油箱導致排放超標,引爆中國汽車史上首次車企公開互撕。比亞迪高管在社交媒體反擊:“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
戰火在2025年5月再度升級。魏建軍一句“汽車產業里的恒大已經存在”引發資本市場地震,比亞迪市值蒸發超千億。比亞迪品牌總經理李云飛隨即在微博開火:“說實話,我很困惑,感覺又好氣又好笑!”并諷刺對手“新能源業務嚴重落后”。
三、常壓油箱背后的生死局
這場圍攻的核心技術爭議點,直指混合動力汽車的燃油蒸汽處理方案。傳統燃油車使用常壓油箱無妨,但插電混動車長期純電行駛時,油箱內積聚的燃油蒸氣卻成難題。行業主流解決方案是成本更高的高壓油箱,比亞迪卻獨辟蹊徑——讓發動機定期啟動燃燒蒸汽。
這一方案引發多方質疑:
- 車輛涉水時發動機突然啟動可能導致嚴重損壞
- 密閉空間內可能引發一氧化碳中毒風險
- 常壓油箱封閉壓力不足,燃油蒸氣有泄漏污染風險
在2025年重慶汽車論壇上,吉利副總裁楊學良加入戰團:“常壓油箱、排放嚴重不達標的事件是典型的違法犯罪案件,不能不了了之。”更透露“整個行業都知道常壓油箱事件的真相”。
若監管最終認定違規,比亞迪面臨的是數百萬輛車的召回風險——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生產超標機動車可能面臨貨值金額1-3倍罰款,甚至沒收銷毀車輛。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至今仍懸在比亞迪頭頂。
四、狂歡下的產業隱憂
當比亞迪與長城、吉利在輿論場廝殺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冰火兩重天。2025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380萬輛,市場占有率達37.2%,成就令人矚目。
但繁華背后暗流涌動:
- 2023-2024年有超20家新能源車企停止運營,8萬車主面臨維保斷層
- 2025年退役動力電池將超90萬噸,正規回收企業僅能處理45%,江西黑市土法煉鋰導致周邊農田重金屬超標率達67%
- 充電樁虛假繁榮下,老舊小區電容不足與公共充電樁大規模關停并存
更嚴峻的是資本狂歡后的洗牌。2024年行業融資超4500億元催生300余家新勢力,其中80%缺乏核心技術。隨著2025年補貼全面退出,行業將迎來殘酷洗牌。
五、孤勇者的新征程
身處圍攻中心的王傳福,在2025年3月行業峰會上卻意外表態:“比亞迪要慢一點,不能讓別人沒活路!”這位曾誓言“下半輩子就干汽車”的技術狂人,展現出令人意外的格局。
他開放刀片電池技術,授權10家車企降低成本16.7%;在海外建廠創造1.2萬個崗位;當比亞迪以31.7%市占率碾壓對手時,他卻主動踩下剎車。
“通過技術創新、效率提升、規模提升,把這些所產生的價值反饋給用戶。”比亞迪董秘李黔在股東大會上如是說。當價格戰席卷行業,比亞迪堅持認為降價不是戰爭,而是技術普惠。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狂飆突進,恰似王傳福的創業人生——從卑微處崛起,在荊棘中開路。當硝煙彌漫的輿論戰遮蔽了技術創新的星光,或許我們更應看到:2025年前4個月中國品牌在以色列電動車市場份額超50%的背后,是無數中國工程師在慕尼黑車展上徹夜研究比亞迪電池技術的執著身影。
魏建軍的焦慮與王傳福的孤勇,不過是產業轉型陣痛的一個切面。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2%的今天,中國汽車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自己人,而是如何構建從“電池生產-使用-回收-再制造”的閉環生態,讓技術突破成為全球綠色出行的中國方案。
畢竟,吹滅別人的燈容易,點亮前行的路艱難。
寫文不易,點擊關注,點個“贊”和“評論”唄,感謝,致敬每一個為生活奔跑的人!
析商戰,探AI,觀創業,解項目,聊八卦,有謀有略;成王敗寇,興衰浮沉,皆由己造。商海里見真章,浪潮中見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