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量創下新高了,直接達到了7.7億平方米了,可以說非常勁爆了,當然,這肯定不是咱們現在全部的新房庫存了,就在這兩天,統計局公布的5月樓市數據中一個數據特別亮眼,說到咱們全國商品房的待售面積已經達到了7.7億平方米,這個待售面積,不是說那些已經開發還沒有建成的庫存面積,而是指開發商已經建好了或者是建好但是沒有賣出去的庫存面積,從這個維度來看的話,整體的樓市庫存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熟悉樓市數據的朋友應該清楚,在上一輪的樓市通過漲價去庫存的時候,那時候的庫存高位在7.4億平方米左右,可以說現在的庫存量甚至是超過了16年時候的了。
但是那時候的房價還處于相對低位,可以通過松綁政策刺激,然后拉高銷量最終形成價格上漲后進行庫存消化,但是現在的房價已經在比較高位了,雖然經歷了這四年多的調整,不少房源的價格還是高于16年同時期的,有些優勢較弱的房源已經基本回落到了16年的時候狀態,基本上算是原形畢露了,把上一輪的漲幅都給吐出去了,而且現在這輪不一樣的情況是,新房和二手房的庫存壓力都是共存的,也就是說樓市需求的下降是遠遠大于上一輪的,相當于新房和二手房都要兩手抓去庫存問題,現在更多的政策還是偏向于新房的,包括土拍和新規產品等操作,而二手房是在政策出臺后業主也加大了拋售力度,期望是能吃到針對新房的松綁紅利的。
而咱們回顧上一輪的樓市下跌和上漲,在15年的時候,其實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重新把市場拉起來了,甚至更多人都在瘋狂投入其中買入了,而直到2021年才發現自己已經高位接盤了。所以這輪樓市下行后,已經四年時間了,樓市到現在還在尋求止跌企穩的時間段,所以才不斷有定調和救市的動作擠牙膏式的出來,當前庫存都還在高位,如果要形成價格的重新上揚,至少這些庫存的消化都需要政策支持以及較長一段時間的消化,所以,如何去庫存還是擺在現在各個城市面前最直接的課題點了。
說完了庫存面積,咱們再看看現在樓市的投資開發情況,前五個月來看的話,全國房地產開發商投資是達到了3.6萬億的,同比跌幅超10.7%,而且這個跌幅的趨勢還是在擴大的,同時期來看,在22年的時候是下跌了4%,23年同期是下跌7%,而去年則是10.1%,雖然每年的基數在減少了,但是跌幅比例并沒有說得到緩解,反而還在擴大跌幅的比例,其實也可以看出來,現在開發商愿意掏出錢去買地的積極性在不斷下降了,因為開發商手上現成的房子還有一大把,行情不好的情況下,甚至要虧本去甩賣現有的商品房,那肯定就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錢再去買地了。
商人都是逐利了,房地產開發有錢賺,那熱錢自然就會流進來去拍地拿地做開發商,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隨便買塊地搞個項目就能賺錢了,必須要有強大的產品力和營銷能力,不然的話,就會做成賠本買賣了。當然,除了開發商自身原因以外,現在各地也收縮了供地的規模了,庫存超36個月的城市都不讓隨意賣地了,因為地方現在也知道土地貶值了,不那么好賣了,如果現在大量賣地,那就相當于會低于原本期望值很多才能出手,所以只能減少供應的土地了,逐步把市場的供求關系給慢慢扭轉回來,土地大量供應,但是新房端沒法去消化,只能形成庫存堰塞湖的狀態,所以只能庫存低的城市去賣一些核心地段的土地,去維持整體市場的基本穩定和價格。
當然,不管原因有幾個,總之開發商拿錢進來開發的增速是確實放緩了,只是說部分城市的分化是明顯的,大部分城市的賣地收入下降,少數城市土拍還有一定上浮,從數據來看的話,前五月,全國新房銷售面積達到了3.4億平方米,同比下跌了2.9%,跌幅稍微擴大了0.1個百分點,而新房銷售額是3.4萬億元,同比是下跌了3.8%。降幅是比上個月擴大了0.6個百分點,今年的小陽春基本結束了,現在吃不到太多政策的紅利了,所以銷售面積和總銷售蛋糕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造成了數據沒有那么好看了,因為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政策的出臺時間點和走勢情況,但是大家還是要清楚后續走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