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今年68歲,每天早餐雷打不動一杯熱牛奶。
而同齡的李大爺卻對牛奶敬而遠之:“喝了總拉肚子,還不如喝可樂!”五年后體檢,張阿姨骨密度正常,腰腿硬朗;李大爺卻查出骨質疏松,摔了一跤就股骨骨折。
營養門診里,這樣的對比案例比比皆是。
那么喝牛奶與不喝牛奶的老人,體質差異有多大?
其實差別在于日常如沒有其他食物的鈣質補充,是很容易缺乏足夠的鈣元素的,所以需要補充奶制品。
尤其是50歲后,骨骼中的鈣元素是出于快速流失的階段,—骨破壞速度遠超重建能力,導致骨量像沙漏般流逝。
牛奶的鈣以“脂溶性鈣”形式存在,搭配酪蛋白磷酸肽和維生素D,吸收率可達普通鈣劑的2倍以上。
調查數據顯示:每天規律飲用300ml牛奶的老人,脊椎與髖骨骨密度比不喝牛奶者高出6.5%。
這意味著骨質疏松風險降低30%,骨折后臥床導致的褥瘡、肺炎等致命并發癥概率大幅下降。
其實經常喝牛奶還能保護心血管健康,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針對9萬人的研究發現,每日一杯牛奶(250ml)可使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降低23%。
但是本身患上高血脂的朋友需要適量飲用,如果不加以管控,反而可能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
另外一個比較關鍵的的點就是經常喝牛奶能幫助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也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免疫力。
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如同城墻失修,而牛奶中的乳鐵蛋白和乳過氧化物酶可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
更關鍵的是,其優質蛋白提供抗體合成的原料,30%的乳清蛋白含胱氨酸,促進谷胱甘肽合成,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
針對血糖調控,乳清蛋白可刺激GLP-1分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一項追蹤研究顯示,每日飲奶者患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14%。
雖然牛奶營養豐富,但是這三類老人需警惕:
01乳糖不耐受群體
需要注意70歲以上僅30%能完全消化乳糖,因為乳糖酶活性隨年齡斷崖式下降,未分解的乳糖進入大腸發酵,引發腹脹、腹瀉。那么怎么辦呢?這類人群可以選擇舒化奶、酸奶、奶酪。
02患有嚴重高脂血癥患者
當總膽固醇>6.2mmol/L或LDL>4.1mmol/L時,全脂奶的飽和脂肪可能雪上加霜。建議改用脫脂奶,并控制每日攝入≤200ml。
03特定疾病術后人群
胃切除或腹腔手術患者因消化酶分泌障礙,喝牛奶易引發腸脹氣。需術后3-6個月,經醫生評估后逐步嘗試。
大家需要注意科學喝奶的四個黃金法則:
01時間選擇:飯前30分鐘效果最佳
浙江醫院營養科研究證實:餐前飲奶可提升飽腹感,減少正餐攝入15%,同時延緩餐后血糖波動幅度達40%610。睡前1小時飲用則利用色氨酸轉化褪黑素,改善深睡眠時長。
02注意溫度:60℃溫水隔杯加熱
超過70℃會破壞乳清蛋白結構,冷藏奶直接飲用又刺激腸胃。隔水加熱至溫熱(約60℃)最理想。搭配全麥面包可使血糖指數降低30%,避免與菠菜、巧克力同食以防草酸鈣沉淀。
03每日攝入量:300ml是安全線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老人每日飲奶300ml,可提供約300mg鈣+9g優質蛋白。超量飲用可能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尤其腎功能減退者(eGFR<60)。
04產品選擇指南
人群類型
推薦奶類
關鍵成分指標
健康老年人
全脂巴氏奶
蛋白質≥3.0g/100ml
三高患者
脫脂高鈣奶
鈣≥120mg/100ml
乳糖不耐受者
無乳糖舒化奶
乳糖含量≤0.5g/100ml
骨質疏松高風險
強化維生素D奶
VD≥1.5μg/100ml
注意:凡包裝未明確標注“巴氏殺菌乳”或“滅菌乳”字樣的,均屬含乳飲料,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總之,對于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不妨一天一盒奶,把自己的骨骼養起來,體質養起來,身體健康狀況自然會好起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