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柯林武德這個名字,可能是在羅振宇的《文明之旅》節目中。
圖|《文明之旅》(羅振宇主理)
他講到這位英國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在考古現場面對一地古羅馬遺物時,質疑雖然這些東西真實存在過,但它們就是歷史本身嗎?
由此引出了一個柯林武德影響深遠的觀點——歷史從不是純粹事實的堆積,而是歷史學家在自己心中對過去思想的重演。
B站網友對這一期節目的評價。
這個看起來很“高深”的結論,正是柯林武德在其自傳中反復追問和思考的核心。作為一本聲名在外的“不會再版的好書”,《柯林武德自傳》今年年初迎來全新再版。
柯林武德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學術天賦和廣泛興趣,據他在《自傳》中回憶,他4歲開始學習拉丁文,6歲接觸古希臘文,8歲時已開始閱讀康德的著作。
在父母營造的自由而富有創造性的家庭環境中,年僅9歲的柯林武德就從一本破舊的圖書中的過時理論受到啟發:科學并非真理的聚寶盆,它本身也有其歷史。
這個發現讓少年柯林武德體會到,知識不過是一個隨時間演進的過程,這成為他“一生的課題”的起點——打通歷史與哲學。
青年時期的柯林武德
少年柯林武德常隨父親一起挖掘古跡,這段經歷促使他認識到考古乃至歷史研究的意義不在于對出土物品做簡單描述,而在于追問這些物品“為何會被制造,它們有何用途,實際功效如何”。
當時史學界習慣將哈德良長城視作中世紀城墻式的防御工事,但年輕的柯林武德注意到長城高度不足以拒敵,提出其真正功能可能是綿延的瞭望哨或“高架巡邏道”。這一富于想象的推測后來得到了進一步考古證據的支持,使得柯林武德嶄露頭角,成為英國羅馬史考古領域的權威之一。
哈德良長城,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是古羅馬最著名的邊境工程之一。
考古經歷賦予他一個重要領悟:做一名優秀歷史學家,不能滿足于搜集現成史實并按時間排序,而應當摒棄那種“剪刀加漿糊”式的拼貼史學,轉而運用想象力去“設身處地”地思考昔日人物所思所想。
這種“重演”并非天馬行空的虛構,而是由史料證據引導下的合理想象,是嚴謹的推理與創造的結合體。正因如此,當我們在歷史中遇到看似原始荒謬的觀念時,不應草率地嘲笑前人“愚昧”,而要反思錯誤或許并不在古人,而在于我們未能理解他們所處的情境和所面對的獨特問題。
也因此,柯林武德認為,知識的本質并非孤立的真理或事實的簡單堆積,而是一種建立在“問與答”關系基礎上的動態過程。人類的認識并不是從純粹的客觀事實出發,而是始終圍繞著某個明確的問題展開。在他看來,問題決定了思想的方向,也構筑了理解的框架。
知識是回答問題的結果,問題決定答案的形式和內容。
這樣的被理解的歷史對現在有什么意義呢?它并不是提供現成的法則,而是通過洞察力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
他主張歷史學應聚焦于“活著的過去”,認為過去不僅在當下留下痕跡,還在以另一種形式持續發揮作用。通過分析這些遺存,歷史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現實環境的復雜性,從而培養“洞察力”——一種能夠辨別現實境況和潛在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走別人的路”常常有效,但是正如歷史所呈現出的,它從不簡單地重復自己。作為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工具,歷史使我們更具洞察力和判斷力。
古人不可能預知我們今天的情境和問題,歷史學的助益在于,它能引導人們根據具體環境采取適應性的行動。
柯林武德的《自傳》不是一本尋常的回憶錄,他在寫作此書時自覺時日無多,迫切希望把“未及完成的工作先行記錄下來” 。
柯林武德在書中坦誠地剖析自己的思想發展歷程,既不拐彎抹角,也不故作高深,他的批評和觀點直截了當,常常讓讀者如同被當頭棒喝一般清醒。
他批評當時英國學科專門化教育的愚蠢,教師和學生固執地認為學術要么“古典”要么“現代”,大學前的教育就像“班級老師精心調配并用奶瓶定量喂養每日20滴摻藥的奶水”。
他質疑牛津大學導師所屬的實在論派,認為他們常常只是揪住并不屬于對手的觀點來批判對手,至于他們談論的所謂客觀實在,其實連自己也說不清楚……
豆瓣網友對《柯林武德自傳》的評價。
如果你關心歷史如何被理解,也關心我們究竟能從歷史中得到什么,《柯林武德自傳》將給你帶來一次全面的思想洗禮。
你之前了解和閱讀過柯林武德嗎?
你怎么看待他提出的這些歷史觀點?
在留言區展開來說說吧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贈這本再版好書
公號粉絲限量專享
掃碼領券后折合5折優惠
柯林武德的畢生思考
融通哲學和史學的洞見
柯林武德生命最后十年的歷史哲學思考
掃碼進群,更多福利
-End-
觀點資料參考:《柯林武德自傳》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一切的歷史都是重演過去的思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