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合資品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德系、美系、日系等傳統豪強紛紛折戟,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然而,在這片"合資失樂園"中,廣汽豐田回升的速度卻驚人的快。在今年5月實現了累計銷量增長,同比增長2.88%至27.36萬輛,而同時期的廣汽本田、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卻仍陷入在銷量下滑的泥沼中。
更出乎意料的是,從去年“聚變2030”戰略發布不到一年,廣汽豐田今年3月即推出鉑智3X,并因為高度契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以1小時訂單破萬的成績成為了合資最暢銷的新能源車。
從份額失守到戰略反擊的華麗轉身背后,廣汽豐田是如何做成“最中國”合資車企?在第二屆科技日上,廣汽豐田給出了答案。
左手華為,右手小米
當其他合資品牌還在為如何提振新能源汽車銷量焦頭爛額時,廣汽豐田已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鉑智3X上市3個月訂單接近3萬輛,連續兩個月蟬聯合資純電銷量冠軍;自3月起,廣汽豐田單月銷量持續3個月實現同比增長,成為少數保持正增長的主流合資品牌。
這種逆勢上揚絕非偶然,而是"技術本土化+供應鏈重構"雙重戰略協同發力的必然結果。
“技術本土化”已成為廣汽豐田最犀利的武器。過去,傳統車企簡單將全球車型或技術引入中國的傳統做法已經不在奏效,基于海外思維開發的MEB、奧特能,盡管在技術上有著不少亮點,但并沒有貼合中國用戶的在智能化和電動化上的真正需求,折戟成沙也是情理之中。
而廣汽豐田已然在技術和產品上做出了巨大的轉變,切實踐行了“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
在技術布局上,廣汽豐田中國市場量身打造了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中小型車平臺可覆蓋5米以內A至B級新能源車,中大型車高兼容性平臺則覆蓋總長5.3米以內的C至D級車型,支持BEV、PHEV、REEV等多種動力形式。
此外,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和AI智能數字底盤的研發,標志著廣汽豐田已經突破傳統車企的電子架構桎梏。特別是AI智能數字底盤能夠以毫秒級速度完成SDC電磁減振器與雙腔空氣彈簧的剛度與阻尼的主動動態調整。
更重要的是,廣汽豐田創造性地建立了"RCE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讓中國工程師真正掌握產品定義權。
鉑智3X的成功已經證明這一制度的威力:除了以A級車定位提供B級配置和C級車舒適空間,這款頂配售價不到16萬元的產品還率先實現了基于激光雷達融合感知的城市領航輔助駕駛,一改過去市場對合資車不智能的傳統認知。
基于RCE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廣汽豐田的這一批新產品切實擊中了中國用戶真正的消費痛點。更關鍵的是,這種本土化已經超越簡單的"適應中國需求",升維到"以中國智慧驅動"的新高度。
從下一代漢蘭達(參數丨圖片)和賽那開始,無論是全球車還是聯合開發車型,都將由中國首席工程師統籌商品企劃、開發與驗證評價全過程,這樣的產品才更貼近中國市場需求。
除了自身的轉變外,廣汽豐田還聯合了更多中國供應商,一同加速“在中國,為中國”的落地。目前廣汽豐田與華為、小米、Momenta等中國科技巨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鉑智7首搭鴻蒙座艙、華為DriveONE電機和星閃數字鑰匙;鉑智3X全球首搭Momenta全新迭代飛輪大模型;與小米合作統一接口,打通人、車、家生態圈。
這些合作不是簡單的技術采購,而是基于對中國智能生態的深刻理解所構建的長期戰略聯盟。
通過這一系列快、準、狠的戰略舉措,廣汽豐田成功將市場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當其他合資品牌還在為如何平衡全球標準與中國需求而糾結時,廣汽豐田已經完成了從"被動跟隨"到"主動引領"的關鍵一躍。
大象轉身亦可迅速
在近幾年的汽車行業中,存在一個"合資轉型不可能三角"的魔咒:規模越大、歷史越悠久的車企,轉型速度越慢;對全球技術依賴度越高,本土適應性越差;過往越成功,變革阻力越大。
大眾、通用等全球巨頭們,都沒有逃脫這一魔咒:全球銷量累計銷量百萬輛的ID家族在中國成為了合資不智能的代表;寶馬成本更高的電車,終端售價跌破20萬,銷量、價格都遠不及同平臺的油車。
然而,廣汽豐田卻以令人驚嘆的速度打破了這個魔咒,自去年20周年大會上發布“聚變2030”戰略以來,加速轉變,并在鉑智3X上初具成效。
廣汽豐田證明了"大象轉身"不僅可以快,還可以優雅而徹底。
與其他傳統合資車企相比,廣汽豐田的轉型呈現出三個顯著差異點。
首先在速度上,從"聚變2030"戰略發布到鉑智3X交付僅用不到一年時間,這種效率甚至超越了許多造車新勢力。
其次在深度上,它不是簡單地在燃油車平臺上修修改改,而是從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底盤到AI生態進行全棧重構;最后在廣度上,其轉型不僅涵蓋產品和技術,更延伸到制造、服務等全價值鏈環節,如采用AI征兆管理提升品質管控,活用AI技術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等等。
這種超常規轉型的背后,是廣汽豐田對“以中國智慧驅動”的深刻領悟。一方面,它充分發揮了豐田全球體系的優勢,將TPS精益生產、品質管理等傳統強項與中國的敏捷創新相結合。另一方面,它創造性地實施了"雙軌制"技術路線:既開發專為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平臺,又同步導入豐田的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技術,并已開始研發第六代技術。這種"全球標準+中國速度"的融合模式,成為其快速轉型的核心密碼。
在供應鏈重構方面,廣汽豐田則展示了領先的創新性和包容性。過去傳統合資車企通常嚴重依賴外方供應鏈體系,導致成本高昂、響應遲緩,深陷新能源車越賣越虧的困境。而廣汽豐田大膽擁抱中國供應鏈,不僅降低了成本,更大幅提升了技術迭代速度。以華為DriveONE電機為例,作為問界M9同技術平臺的產品,其超融合、高能效特性為廣汽豐田電動車型賦予了差異化競爭優勢。這種供應鏈本土化轉型,正是其能夠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需求的底層支撐。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廣汽豐田在混動技術上的多路徑布局。當業界還在爭論純電與混動孰優孰劣時,廣汽豐田已經率先在主流消費區間集齊三大混動路線:首次導入增程動力并搭載在下一代漢蘭達和賽那上;加快高性能插混車型導入;持續推進智能電混雙擎技術迭代。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策略,既降低了技術路線風險,又為不同消費需求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在智能化領域,廣汽豐田的布局同樣顯示出前瞻視野。不同于許多車企在智能駕駛上的激進冒進或保守觀望,它選擇了一條務實演進的道路:
2026-2027年,廣汽豐田將攜手領先智能駕駛輔助科技企業共同研發基于"世界模型"的全新智能駕駛輔助系統;2028-2030年則規劃構建"艙駕模型共生體",實現車輛對道路和駕駛者的全局感知。這種階梯式技術路線,既避免了技術冒進的風險,又確保了持續的競爭力提升。
廣汽豐田的轉型實踐顛覆了行業對合資車企的刻板認知。它證明,只要戰略得當、執行有力,傳統車企完全可以在保持規模優勢的同時,實現比新勢力更徹底的轉型。這種"大象跳舞"的能力,正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中最珍貴的經驗。
能否實現再引領
燃油汽車時代,廣汽豐田無疑是中國車市的引領者之一。無論是漢蘭達,還是凱美瑞,都在中國汽車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即便是在燃油車明顯式微,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合資品牌承壓巨大的2022年,以燃油產品為主的廣汽豐田依舊逆勢拿下了百萬的年銷量,成為首個在華實現百萬年銷的豐田合資公司。
如今的廣汽豐田,再次成為豐田在華轉型的排頭兵以及重要豐田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重要注腳,也成為合資車企如何應對當前中國市場巨變的一個優異樣本。
但廣汽豐田尚未到高枕無憂的階段,廣汽豐田也并未就此滿足和止步。
面向下一階段的智電轉型,廣汽豐田將躍入中國自研2.0時代,從新體制、新平臺、新生態等方面深化戰略落地,在2024-2026年的轉型期打好攻堅戰,2027-2030年開啟戰略反攻,全面進擊智電新頭部。
在步入智電頭部的征程中,廣汽豐田需要重新奪回市場的引領和定義權。
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價格戰愈演愈烈,技術迭代日新月異。廣汽豐田雖然已經初步跑贏其他合資品牌,但中國本土車企并未停下加速的腳步,車型的研發周期、新產品的更新迭代,都在不斷的壓縮和加速,要重新掌握市場的話語權,起步稍晚的廣汽豐田需要以更快的速度來加速追趕。
其次,從目前的產品定義、技術方向來看,廣汽豐田已經摸準了當前中國用戶的需求,Momenta智駕、華為智艙、小米人車家以及豐田一直以來的精益生產等等都是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各個細分領域的頂流。
但現有技術、產品上,廣汽豐田似乎采取了跟隨者的戰略,無論是冰箱、彩電、大沙發,還是智駕、智艙、增程混動,都是在中國市場已然獲得用戶認可,被認為行之有效的產品或技術策略。
但在極度內卷的中國車市,中國車企們正在四處突破,無論是品類創新還是新技術的應用,都是在尋求發現用戶新的訴求,市場和用戶需求每天可能都會發生全新的變化。
作為燃油車時代的引領者,廣汽豐田憑借漢蘭達、凱美瑞等定義了細分市場的標桿,如今轉型初期,沿襲和優化已有成功的產品、技術方向并無問題。但在"RCE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下,廣汽豐田還需要在未來競爭中提前發現和洞察用戶的核心訴求,再次成為行業的引領者和定義者。
除了中國市場外,全球化反哺是廣汽豐田獨有的機遇。作為"聚變2030"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汽豐田提出要"推動'全球標準引進來,中國智電走出去'的雙向奔赴"。這意味著其在中國開發的技術和產品將有望反哺豐田全球體系,屆時廣汽豐田將從單純的"制造工廠"升級為"技術創新中心",這種角色轉變不僅帶來更高附加值,也將大幅提升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克服跨國公司常見的總部與區域市場之間的權力博弈,考驗著廣汽豐田的戰略定力與智慧。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廣汽豐田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成功樣本。它證明,合資車企不僅能夠適應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還可以通過深度本土化實現超越。其"最中國"的轉型之路,核心在于三個關鍵選擇:將研發決策權徹底交給最懂中國市場的團隊;與中國最優秀的科技企業建立平等共贏的伙伴關系;在全球標準與中國創新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當"在中國,為世界"成為越來越多跨國企業的戰略選擇時,廣汽豐田儼然已走在了前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