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癥(MS)的病情進展呈現典型的階段性特征,可依據臨床特點劃分為以下階段,每個階段均伴隨特定的功能受損與癥狀演變:
1. 臨床孤立綜合征(CIS)階段 此階段為MS的“預警信號”,表現為首次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事件。患者可能出現單眼視力驟降(如視物模糊或失明)、肢體突發無力、肢體麻木刺痛,或行走不穩等。癥狀可能持續數天至數月后緩解,但約30%-70%的CIS患者會在2年內發展為確診MS。此階段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需通過影像學(如MRI)發現多發病灶以輔助診斷。
2. 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癥(RRMS)階段 此階段為MS最常見的類型(約占80%-85%),以“急性發作-緩解”交替為特征。患者可能經歷多次復發,每次發作后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復。典型癥狀包括: 運動障礙:肢體無力、痙攣,甚至需輔助器具行走; 感覺異常:肢體麻木、燒灼感,或“束帶感”(如胸部緊束感); 視覺與眼球癥狀:視力下降、復視,或眼球震顫; 認知與情緒問題: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或抑郁、焦慮。 每次復發可能遺留輕度殘疾,如足下垂或手指精細動作障礙。
3. 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SPMS)階段 在RRMS基礎上,約50%的患者會在患病10-15年后進入此階段,表現為殘疾逐漸累積,緩解期縮短或消失。癥狀可能包括: 嚴重運動障礙:需輪椅輔助,甚至完全臥床; 認知功能下降:執行功能、信息處理速度顯著受損;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尿失禁、便秘或性功能障礙; 慢性疲勞與疼痛:持續疲勞感及神經性疼痛(如“針刺感”)。 此階段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需依賴他人照料。
4. 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PPMS)階段 約10%-15%的患者表現為此類型,疾病從發病初期即呈緩慢進展,無明顯復發-緩解過程。核心癥狀包括: 進行性脊髓損傷:雙下肢無力、痙攣性截癱; 小腦功能障礙:共濟失調、意向性震顫(如伸手取物時震顫加劇); 認知與情緒問題:嚴重認知障礙、情感淡漠或易激惹。 此階段患者預后較差,殘疾程度逐漸加重。
5. 晚期或終末期階段 疾病進入終末期,患者功能嚴重受損,需全面依賴護理。典型表現包括: 完全癱瘓:四肢無力,長期臥床; 嚴重認知障礙:失語、失認(無法識別物體),甚至“植物狀態”; 自主神經衰竭:頑固性便秘、尿失禁,或體位性低血壓(如站立時頭暈); 并發癥:肺部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形成。 此階段患者生活質量極低,需綜合護理支持以維持生命。 多發性硬化癥的病程具有高度異質性,部分患者可能長期處于“良性MS”狀態(殘疾進展極慢),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快速進展至終末期。早期識別高危因素(如不完全緩解的發作、脊髓或腦干病灶)并干預,對延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