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負債潮來了?未來10年有房和無房的人,哪個過得更舒服!
2025年一組數據讓不少人心里一緊:中國居民杠桿率首次突破70%,平均每個成年人背了12萬債務。這背后,是無數家庭被房貸、車貸、教育貸壓得喘不過氣。
當大家在網上熱議“負債潮”時,一個現實問題來了:未來十年,有房的和沒房的,到底誰的日子過得更滋潤?這可不只是算錢的事兒,更關系到生活幸福感。
中國家庭的債務里房貸占了大頭。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房貸占家庭總負債的67.3%,相當于每10塊錢債務里,就有近7塊是買房欠的。
過去二十年房價上漲讓很多人覺得“買房穩賺”,但現在情況變了2024年全國百城房價連續三個季度微跌,雖然只跌了0.8%,卻打破了“只漲不跌”的想法。
對有房的人來說房子既是資產也是負擔。超65%的城市家庭貸款買房,平均要還25年,每月還的房貸占家庭收入的40%。
北京一位工程師就說:“工資一到賬先還房貸,剩下的錢才敢想別的,感覺像給銀行打工。”房貸壓力還讓人不敢換工作、推遲生娃、減少旅游。數據顯示,46%的房貸族因負債放棄換工作機會,38%推遲生育,52%縮減休閑開銷。
更麻煩的是手頭不寬裕有房家庭的現金只占總資產的9.2%,而沒房的家庭這一比例是23.6%。要是遇到失業或生病,有房族更容易陷入財務危機。
不過有房也有好處:住著穩定,不用兩年一搬家;房子還是抗通脹的工具,過去30年房產年均收益8.3%,比多數理財靠譜;等房貸還完,每月能多30%-45%的零花錢,生活品質一下就上來了。
沒房的人短期看好像有點吃虧,但也有自己的優勢。首先是手頭靈活,無房家庭的流動資產占總資產31.8%,投資和應急更方便。
工作選擇自由無房族換城市工作的概率比有房族高41%,有個程序員就因為沒房束縛,5年工資漲了230%;最后是投資更靈活,無房族在股票、基金上的投入比有房族多18%。
租房市場也在變好。2025年多個城市推出長租政策,北京、上海等地“租購同權”,租房也能享受教育、醫療等服務。
從經濟賬看一線城市租售比41:1,相當于把買房的錢拿去投資,只要年收益超過2.4%,租房就比買房劃算。未來十年,全國空置房可能增加2800萬套,房租可能更便宜。
但無房族也有煩惱43%的人在社交、婚戀中感到壓力,傳統觀念里“沒房就沒根”;老了以后租房也不穩定,中國養老租房市場還不成熟。
未來十年有房和無房的差距可能取決于這幾點: 月收入前20%的人,不管買房還是租房,壓力都不大;但收入中等及以下的人,得好好平衡住房和開銷。
北京、上海房價收入比超過20,而三四線城市只有10左右,不同城市買房租房的劃算程度差別很大。 未來家庭財富增長更多靠金融資產和個人能力,會理財、能提升自己的人,不管有沒有房都更容易過得好。
北師大教授說“以后決定生活質量的,不是有沒有房,而是會不會理財和能不能提升自己。”不管選擇哪種生活方式,關鍵是別讓房貸壓垮生活,也別讓租房限制發展。房子的意義是讓人住得安心,而不是背上沉重的負擔。
本文章由齊家小編整理發布,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系小編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