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部時間6月18日深夜23點01分,得克薩斯州博卡奇卡基地突然被一聲巨響撕裂。馬斯克SpaceX的“星艦36號”飛船在靜態點火測試中毫無預兆地炸成火球,監控鏡頭瞬間被刺眼的白光吞沒。剛點火的發動機像被點了引線的炮仗,橘紅色烈焰裹著飛船殘骸沖上夜空,附近居民家的窗戶震得嗡嗡作響,有鄰居嚇得鍋鏟都掉了:“還以為是地震!”
這次爆炸直接攪黃了SpaceX的關鍵計劃——這艘飛船原定6月30日進行第十次軌道試飛,如今只剩一堆冒煙的廢鐵癱在發射架上。更扎心的是,就在短短23天前,“星艦”第九次試飛剛栽過跟頭:當時火箭第二級好不容易沖進太空,結果失控解體,碎片嘩啦啦掉進太平洋。算上這次,今年四艘星艦連炸四次,活像在太空探索路上“放煙花”。
SpaceX反應倒是快,兩小時內發聲明把事故定性為“重大異常”,強調現場無人傷亡,消防隊噴水降溫時連附近草皮都沒燒著。但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藍圖可經不起這么折騰。星艦這“巨無霸”身高120米,相當于40層樓,設計目標本是載人登陸月球和火星。如今第十飛延期已成定局,NASA的2027年載人登月計劃怕是要跟著打水漂——畢竟星艦可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指定月球著陸器。
炸得猛,修得也快?SpaceX的“快速迭代”策略曾讓獵鷹火箭逆襲成功,但星艦的“炸了再改”模式正引發質疑。有航天專家私下吐槽:“振動抑制系統驗證周期縮到傳統1/5,甲烷燃料延遲0.7秒的老毛病硬是不根治,這哪是試錯,簡直是賭命!”更別提碎片威脅大西洋航線、加勒比海生態的隱憂。
看著發射場飄散的焦糊味,有人翻出馬斯克的名言:“失敗是選項之一。”可當爆炸從“意外”變成“常態”,火星移民的賬單上,除了百億美金研發費,是否還要算上公眾信任的透支?
星艦屢炸屢試,您覺得人類火星夢該不該押注“冒險式創新”?歡迎理性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