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常常丟三落四、反應遲鈍,甚至剛說過的話轉眼就忘?許多人將這種情況歸咎于“年紀大了”或“太累了”,但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陳春蓮主任提醒,如果“迷糊健忘”頻繁出現,且伴隨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癥狀,很可能是抑郁癥在影響認知功能,而非單純的記憶力下降。
陳春蓮主任在臨床接診中發現,不少抑郁癥患者最初并未意識到情緒問題,而是因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才前來就醫。他們常描述自己“腦子像生銹了一樣”,思維變慢、決策困難,甚至簡單的事情也需要反復確認。這種認知功能的損害,醫學上稱為“抑郁性認知功能障礙”,是抑郁癥的常見表現之一。研究表明,長期抑郁會影響大腦前額葉和海馬體的功能,導致記憶力、專注力和執行能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健忘”與阿爾茨海默病等器質性病變不同,抑郁癥患者的記憶力減退通常是可逆的。陳春蓮主任解釋,通過規范的抗抑郁治療、心理干預及生活方式調整,多數患者的認知功能可逐步恢復。但若忽視早期信號,長期未干預,認知損傷可能加重,甚至增加未來罹患癡呆的風險。
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近年來接診的類似病例逐漸增多,尤其是高壓人群和中老年患者。陳春蓮主任強調,若健忘伴隨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睡眠障礙或自我評價降低,務必及時篩查抑郁傾向。早識別、早治療,才能有效阻斷抑郁對大腦的“侵蝕”,重獲清晰思維與積極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