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AI 眼鏡正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成為消費電子領域的新熱點。近期,AI 眼鏡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銷量翻倍,多家廠商陸續發售新品,相關概念股也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亮眼,盈利能力顯著上升。
AI 眼鏡的銷量增長勢頭極為強勁。受益于 AI 大模型與增強現實技術的深度融合,智能眼鏡市場熱度持續攀升,線上線下銷售一片火熱。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近期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 8 倍。國際數據公司 IDC 預測,2025 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1280 萬臺,同比增長 26%;其中,中國市場將突破 275 萬臺,同比增長高達 107%,躍居全球第一。和眾匯富研究發現,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 AI 眼鏡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快速增長的趨勢。
眾多廠商紛紛瞄準這一市場,密集推出新品。和眾匯富研究發現,華為、小米、三星等科技巨頭,以及 Rokid、雷鳥等新興企業都在積極布局。今年以來,多家企業發布了 AI 眼鏡新品。5 月份,頭部企業雷鳥創新發布了帶有定制大模型和全彩顯示的 AI 眼鏡 —— 雷鳥 X3 Pro。該產品采用全彩 Micro LED 光波導技術,螢火光引擎體積小巧卻能輸出高亮度。此外,蜂巢科技、李未可科技等創業企業也于近期競相推出新品。李未可科技推出的三款 AI 眼鏡新品,在硬件配置、續航及輕量化設計等方面各有特色,還推出了基于自研大模型的 AI 眼鏡智能體。聯想、創維 XR、雷神科技等企業也紛紛加入戰局,推出各具功能特點的 AI 智能眼鏡產品。隨著這些新品的陸續上市,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A 股中布局智能眼鏡產業鏈的個股達到 50 只。和眾匯富觀察發現,6 月 18 日,這些個股集體上漲,平均漲幅達到 1.68%,卓翼科技、勝利精密、江波龍漲幅居前,均達到 5% 以上。本月以來,智能眼鏡概念股普遍表現良好,平均漲幅達到 6.44%,杰美特、博士眼鏡、億道信息等 13 股累計漲幅在 10% 以上。從資金流向來看,23 只概念股本月以來獲得杠桿資金加倉,其中 18 股融資凈買入金額超過千萬元。國科微、晶方科技、明月鏡片凈買入金額居前,分別為 6839.69 萬元、5545.07 萬元、4366.28 萬元。國科微積極拓展 AI 邊緣計算芯片在 AI 眼鏡等新場景的應用,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受益于智能眼鏡銷量增長,概念股盈利能力明顯上升。和眾匯富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智能眼鏡概念股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 87.81 億元,同比增長超 20%,24 股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 股減虧,3 股扭虧為盈,報喜比例超過六成。例如,恒玄科技在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個股中增幅最高,今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 1.91 億元,同比增長 590.22%,其主控芯片已在魅族等智能眼鏡產品中應用發布。
AI 眼鏡市場的爆發并非偶然。從技術層面看,AI 大模型的不斷發展以及增強現實技術的成熟,為 AI 眼鏡的功能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光學顯示技術如 Micro LED 技術的進步,讓產品能夠實現輕薄和高亮的全彩顯示。同時,重量、電池續航、散熱、算力等方面的技術改進,也使得產品不斷迭代優化。在政策方面,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和眾匯富觀察發現,今年 3 月份,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相關計劃,提出在智能眼鏡等細分賽道推出人工智能標桿產品;5 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將智能眼鏡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范圍。強大的產業鏈也是 AI 眼鏡市場發展的重要保障。以深圳市龍崗區的橫崗街道為例,這里集中了智能眼鏡的生產商、批發商,具備從設計到開發的完整產業鏈,能夠實現快速商業化。
綜上所述,AI 眼鏡市場正處于快速上升期,銷量增長、新品頻發、概念股表現優異。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AI 眼鏡有望在未來成為消費電子領域的又一爆款產品,相關產業鏈企業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但同時,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才能在這一新興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