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關注我們
喬布斯在2007年舉起那部初代iPhone時,他宣告:“我們正在重新創造手機”,那句話至今仍回蕩在耳邊。
十八年后,當折疊屏手機已成安卓陣營的常規武器,蘋果的首款折疊屏產品才姍姍來遲。
被命名為iPhone Ultra的這款設備,據多方爆料將于2026年秋季正式亮相,定價約2000美元(約14500元人民幣),那么蘋果的入場券究竟貴在何處?
首先,蘋果產品命名從不隨意,在蘋果產品體系中,Pro代表專業,Max代表尺寸;Ultra后綴此前僅用于Apple Watch Ultra系列,將折疊屏iPhone命名為iPhone Ultra,透露出蘋果對這款產品的極致性能與專業定位。
雖然折疊屏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折痕問題一直影響著用戶的體驗感受。蘋果公司此次推出的技術方案,將是采用液態金屬鉸鏈與UTG超薄玻璃的巧妙結合。
液態金屬(Liquidmetal)并非蘋果首創,但大規模應用于手機鉸鏈尚屬首次,這種非晶態合金具有高強度、高彈性極限的特性,特別適合需要反復彎折的應用場景。
供應鏈信息顯示,蘋果通過壓鑄工藝將液態金屬應用于鉸鏈關鍵部件,大幅提升耐用性的同時,實現了接近無折痕的視覺效果。
屏幕保護層則選擇了UTG(Ultra-Thin Glass)超薄玻璃,由中國供應商藍思科技主供,預計拿下70%訂單。
UTG玻璃厚度小于0.2毫米,透光率超90%,蘋果還創新性地對玻璃中央部分進行減薄處理,提升折疊耐用性。
在顯示技術層面,蘋果公司選用了三星提供的in-cell觸控面板,這種技術將觸控層直接整合到顯示屏的TFT層中,顯著降低了屏幕的厚度,大約減少了19%,同時,其結構也更加穩固。
屏幕尺寸上,iPhone Ultra采用書本式折疊設計,外屏5.49英寸,展開后內屏達7.74英寸,5.49英寸外屏與已停產的iPhone mini系列相當,確保折疊狀態下的單手操作性。
攝像頭配置一反常態——僅配備雙后置攝像頭,在安卓折疊屏紛紛堆砌攝像頭的趨勢下,蘋果選擇做減法,顯然將產品重心放在折疊體驗本身。
前攝方案更具創新性:內屏采用屏下攝像頭技術,外屏采用挖孔設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前攝采用了Metalens(超透鏡)技術,這項技術也將應用于iPhone 17 Pro Max,可大幅縮小靈動島體積。
生物識別方案上,蘋果做出了一個艱難決定:取消Face ID,在電源鍵集成Touch ID。這一選擇雖影響了解鎖體驗,卻為電池騰出了寶貴空間,使容量達到接近5000mAh,滿足雙屏續航需求。
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計劃在2-3年內生產1500-2000萬部iPhone Ultra;這個數字僅相當于蘋果常規iPhone單季銷量的十分之一,反映出蘋果對折疊屏產品采取謹慎試水策略。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可能將折疊屏技術視為下一個十年的產品形態探索;但從供應鏈角度看,現在iPhone Ultra項目已進入關鍵階段。
最新資訊透露,該款產品已步入富士康的新產品導入流程,簡稱NPI,預計從2026年的下半年起,將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生產。
這一時間節點恰好與蘋果公司慣例的秋季新品發布會相契合,因而有極大可能性與iPhone 18系列一同揭開面紗。
UTG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正積極備戰,計劃在2025年擴展UTG生產線,以滿足蘋果的量產需求;蘋果對UTG玻璃采用中央減薄處理的設計方案,技術要求極高,韓國企業Dowoo Insys提供的專利技術支持可能成為關鍵。
顯示驅動芯片的優化是另一大技術重點,蘋果專門為折疊屏開發了高能效顯示驅動芯片,在降低功耗的同時減少發熱量,這對雙屏設備的續航至關重要。
然而到了2026年,這個時間節點本身就潛藏著風險;屆時,折疊屏技術或許會達到一個更為成熟的狀態,這或許會給蘋果的首次展示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話說回來,那么你們覺得蘋果這折疊屏新機如何?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