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小李遭遇了一件糟心事。
他在瀏覽網頁時,看到宜享花平臺“額度高、放款快”的貸款廣告,出于好奇,便點擊鏈接想查看自己能獲得多少額度。
整個過程中,他并未看到任何明確的借款合同,也沒有進行確認借款的操作。然而,僅僅幾分鐘后,他的手機收到銀行短信提醒,顯示有一筆 30000 元的款項到賬,轉賬方正是宜享花合作的海爾消費金融公司。
小李頓時慌了神,他趕緊聯系宜享花客服,表明自己從未申請借款,要求立刻將這筆錢退回,結清這筆 “莫名其妙” 的債務。
客服回應稱,需要進行特殊申請處理,讓他等待消息。十分鐘后,客服告知小李申請已通過,可以結清借款。
但當小李查看還款金額時,卻發現僅僅一天時間,除了 30000 元本金,還需要支付近 200 元的利息,并且是分還給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茂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但小李本人是在北京,如此跨區域經營是否存在合規性風險?
小李憤怒不已,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強制放款”,合同條款未被告知,如今結清還要承擔高額利息,這簡直是在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
小李的遭遇并非個例,在互聯網上,關于宜享花的負面投訴比比皆是。而宜享花背后的母公司宜人智科,其前身宜人貸曾在 P2P 領域風光無限,如今卻深陷諸多爭議之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
點擊即借款?宜享花的“強制放款”迷局
問題點:強制放款,或涉嫌欺詐
近年來,不少用戶反映在宜享花平臺遇到類似小李的“強制放款”問題。部分用戶只是點擊了查看額度的按鈕,并未進行借款申請操作,甚至沒有同意相關借款協議,就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貸款。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用戶的真實意愿,存在誘導借貸、強制交易的嫌疑。
從法律角度來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而宜享花的“強制放款”行為,顯然侵犯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屬于典型的違法行為。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宜享花強制放款”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投訴量高達數千條。
眾多用戶在投訴中表示,自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背負了債務,生活受到極大困擾。有用戶稱,自己本是出于好奇查看額度,結果突然收到放款通知,隨后便開始面臨催收,精神壓力巨大。
宜享花這種“強制放款”的模式,或許是其為了追求業務量和放貸規模,通過設置一些隱蔽的默認選項或誘導性操作,讓用戶在不經意間陷入借貸陷阱。
然而,這種短視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利益,也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破壞了市場的信任機制。
盈利遇困局,轉身玩起文字游戲?
問題點:合同告知不明確,平臺不盡義務
在正常的金融借貸流程中,貸款合同是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關鍵文件。然而,許多用戶反映,在宜享花借款過程中,合同條款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合同內容晦澀難懂,充斥著大量專業術語和復雜條款,普通用戶很難理解其中的關鍵信息,如利息計算方式、還款方式、逾期費用等。
另一方面,部分用戶表示,在借款操作過程中,只有委托劃扣授權書和預約借款協議,根本沒有與借款方的合同,平臺也未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用戶充分了解合同內容。
有的用戶稱,在宜享花 APP 上申請借款時,合同頁面默認勾選“同意”選項,且合同字體較小,需要手動點擊展開才能查看具體內容,但整個借款流程節奏較快,很容易讓用戶在未仔細閱讀的情況下就完成了借款操作。
這種對合同告知的不重視,導致用戶在不清楚自身權益和義務的情況下陷入借貸關系,一旦出現糾紛,用戶往往處于劣勢地位。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金融機構有義務向借款人充分披露貸款合同的重要信息,確保借款人在知情、自愿的基礎上簽訂合同。
宜享花這種合同告知不明確的行為,不僅違反了行業規范,也可能引發一系列法律風險。若用戶因未清晰了解合同條款而未能按時還款,產生逾期費用或不良信用記錄,宜享花難辭其咎。
2.4 萬條投訴背后:宜享花在監管紅線邊緣的瘋狂試探
問題點:用戶投訴高發,年化利率逼近36%
打開黑貓投訴等網絡投訴平臺,輸入“宜享花”,便能看到大量的投訴信息。截至目前,關于宜享花的投訴量已累計超過 2.4 萬條,投訴內容涵蓋利息過高、捆綁銷售、虛假宣傳等多個方面。其中,利息過高問題尤為突出。
許多用戶反映,宜享花的實際年化利率接近甚至高達 36%。
例如,有用戶借款 7000 元,還款時發現利息高達171.4 元,經計算,其貸款年利率高達 35.9%。根據國家監管政策,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需遵守銀保監會或地方金融監管局的利率規定,通常年化利率上限為 24%-36%,具體視機構類型而定。
盡管宜享花的利率看似在監管紅線邊緣徘徊,但考慮到其可能存在的各種隱形收費,如服務費、管理費等,用戶實際承擔的借貸成本可能遠超法定上限。
為了規避監管,宜享花采用了一些隱蔽手段。部分產品通過收取技術服務費、賬戶管理費等名義,增加用戶的還款負擔。
這些費用并未在借款時明確告知用戶,而是在還款明細中才顯現出來,讓用戶防不勝防。
在金融市場中,合理的利率水平是保障金融秩序穩定和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基礎。宜享花的高利率問題,不僅加重了用戶的經濟負擔,也可能導致一些用戶陷入債務困境,引發社會問題。
逾期 1 天就轟炸?宜享花催收的“恐怖主義”
問題點:暴力催收屢禁不止,借前借后兩副面孔
在用戶逾期還款后,宜享花的催收手段也備受詬病。
大量用戶投訴稱,宜享花存在暴力催收行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催收人員通過頻繁撥打用戶及其緊急聯系人電話、發送威脅短信、在社交平臺曝光用戶信息等方式,對用戶進行騷擾和恐嚇。
有用戶哭訴,在逾期一天后,就開始收到催收人員的瘋狂電話轟炸,一天之內能接到數十個催收電話,導致自己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還有用戶稱,催收人員威脅要上門催收,讓其顏面掃地,精神壓力達到了崩潰邊緣。
借前營銷廣告溫暖之心,借后催收手段冷酷無情。
這種暴力催收行為不僅違反了《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等相關行業規范,也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和名譽權。
暴力催收不僅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也對社會和諧穩定造成了不良影響。一些用戶因不堪催收壓力,甚至產生了輕生念頭,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后果。
從紐交所寵兒到投訴 “黑榜王”,宜享花 (宜人貸)為何拋棄用戶,走向逐利之路?
回顧宜享花的發展歷程,其母公司宜人智科的前身宜人貸曾是 P2P 行業的明星企業。2015 年 12 月,宜人貸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 P2P 第一股,風光無限。
在 P2P 時代,宜人貸憑借創新的業務模式和大規模的市場推廣,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和借款人,迅速發展壯大。
然而,隨著 P2P 行業的亂象逐漸暴露,監管政策不斷收緊,宜人貸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
2018 年起,P2P 行業進入整頓期,大量平臺倒閉或轉型。宜人貸也開始了艱難的轉型之路,逐漸剝離 P2P 業務,向線上助貸業務轉型,并推出了宜享花等產品。
2019 年,宜人貸更名為宜人金科,試圖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2022 年,進一步關閉線下業務,全面轉向線上;2024 年 6 月,再次更名為宜人智科,強化科技標簽,試圖向 AI 科技企業轉型。
在轉型過程中,宜享花成為宜人智科的核心產品。宜享花通過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利用科技手段為用戶提供線上借款和消費分期服務。在業務初期,憑借便捷的申請流程和較高的放款額度,吸引了大量用戶,業務規模迅速擴張。
然而,隨著業務的發展,宜享花的問題也逐漸暴露。除了上述提到的 “強制放款”、高利率、暴力催收等問題外,宜享花還面臨著合規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2024 年,《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后,全國性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門檻提升至 50 億元,而宜享花運營主體海南宜信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僅為 15 億元,資本充足率承壓明顯。同時,行業監管對綜合費率的管控持續加碼,宜享花部分產品的實際綜合成本卻居高不下,距離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
在市場競爭方面,消費金融市場日益激烈,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等頭部平臺憑借強大的流量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占據了 68% 的市場份額。宜享花等腰部企業獲客成本持續攀升,2024 年行業平均獲客成本達 326 元 / 人,較 2020 年增長 214%。為了獲取更多用戶,宜享花不得不加大營銷投入,2024 年其營銷費用同比增長 82%,接近 12 億元。但這種燒錢獲客的模式能否持續,仍存在很大疑問。
此外,宜享花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2024 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176%,達到 4.12 億元。公司試圖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風控能力和用戶體驗,如推出 Hawkeye 反欺詐系統、靈樞智能營銷平臺等。
然而,這些技術投入尚未轉化為明顯的盈利優勢,技術變現能力與陸金所等競爭對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與此同時,宜享花的用戶信任危機也日益嚴重。
大量的負面投訴和不良口碑,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宜享花望而卻步。在如今這個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用戶口碑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宜享花若不能有效解決用戶問題,重建用戶信任,其未來發展將舉步維艱。
從宜人貸到宜享花,這家曾經的金融明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迷失了方向,陷入了重重困境。在追求業務擴張和利潤增長的道路上,忽視了用戶權益的保護,違背了金融行業應有的誠信和合規原則。
金融行業的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和消費者,任何脫離這一本質的行為都將受到市場的懲罰。對于宜享花來說,若想擺脫當前的困局,必須深刻反思自身問題,切實整改。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范業務流程,明確合同條款,降低貸款利率,杜絕暴力催收行為,以實際行動重建用戶信任。
同時,在合規的基礎上,加強技術創新和業務轉型,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在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時,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相關風險,避免陷入類似宜享花這樣的借貸陷阱,切實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PS:文章案例為用戶真實案例,用戶名字為化名。截至發稿,已協助聯系平臺退換部分息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