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鎮麟帶著腰胯舊傷的疼痛離開中國男籃集訓營時,這已不是簡單的球員退訓事件,而是撕開了中國籃球生態中一道長期存在的傷疤。傷病的反復發作、征召合理性的爭議、鋒線實力的削弱,諸多問題交織,將國家隊榮譽與球員健康之間的矛盾暴露無遺。
回顧事件脈絡,集訓初期張鎮麟腰胯陳舊傷復發,這是他自2024年8月后,第二次因同類傷病退出國家隊集訓。在2024 - 25賽季CBA聯賽中,他就已帶傷出戰,季后賽臀部傷勢致使其移動能力和爆發力大幅下滑,場均得分驟降至7.8分,甚至缺席全運會預選賽。即便如此,張鎮麟仍出于為國效力的強烈意愿帶傷接受征召,但傷病的加劇,讓“國家隊明知其未愈仍征召”的質疑聲甚囂塵上,部分球迷和媒體將其視為“雙輸決策” 。同時,球迷對其傷病管理也存在諸多疑問,關于拖延手術治療的猜測不斷,輿論更將矛頭指向俱樂部和國家隊,批評其缺乏科學傷病管理機制,過度透支核心球員。
從球隊層面看,張鎮麟的退出無疑是雪上加霜。此前,鋒線主力曾凡博因腰椎骨折赴德治療,出戰亞洲杯存疑,如今剩余鋒線僅朱俊龍、張寧、雷蒙等球員,深度嚴重不足。在即將到來的亞洲杯小組賽中,面對以歸化球員為主的沙特和約旦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中國男籃鋒線短板極有可能成為對手針對的突破口。雖然媒體推測可能補招鄒陽、李弘權或付豪,但一切尚未定論。
張鎮麟的案例,恰似一面鏡子,清晰地照出中國籃球生態的深層問題。職業化傷病管理體系的缺失,與NBA成熟的負荷管理形成鮮明對比;俱樂部與國家隊的利益博弈從未停止;輿論對球員“帶傷出戰”的道德綁架,也給球員帶來無形壓力。若無法建立科學的球員保護機制,類似的悲劇或許還將不斷上演,而中國籃球也將在這樣的困境中艱難前行,國家隊榮譽與球員健康的平衡之路,依舊漫長且充滿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