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 | hbsypl2023@163.com
今年的618大促,宛如一場缺乏主角的盛大戲劇。戲臺子倒是搭得史無前例地長——5月13日就敲鑼開唱,造就了一個“史上最長618”。但仔細一看,昔日叱咤風云的頭部主播們,竟集體玩起了“消失”。直播電商的黃金時代,難道已經落幕?
李佳琦們為何集體“隱身”?
今年的618,就這樣安靜地過去了。
曾經,頭部主播是618戰場上當仁不讓的主角,李佳琦的一句“oh my god”就能讓口紅銷量飆升數萬支,辛巴618首場帶貨就能達到16億,但在今年這個史上最長 618的直播間里,那些熟悉的面孔卻悄然消失。
大促期間,李佳琦、辛巴、董宇輝等頭部主播均默契地減少了直播頻率。李佳琦雖然如期出現在預售日和開賣日,但今年的露面頻次較往年大幅下滑,直播間大多由其他主播和助播參與。
董宇輝更是佛系,據“與輝同行”抖音號數據,董宇輝5月13日至6月6日僅參與6場直播,總時長13.5小時,平均每場2.25 小時,6月9日至15日的三場直播更是每場嚴格控制在2小時左右。辛巴也轉身側重企業管理,辛選把重心放在垂類主播以及新興潛力主播上。
那么,頭部主播們為何如此低調?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個人選擇,而是整個行業邏輯的重構。
首先,多家平臺正主動分散流量,大力扶持中腰部主播及品牌自播,平臺去頭部化已成現實。其次,頭部主播的議價權被削弱,曾經傲視群雄的“全網最低價”標簽,在平臺與品牌自播的雙重夾擊下,已變得不再堅挺。同時,消費者們對頭部主播的信任正在瓦解——辛巴賣假貨事件、李佳琦眉筆翻車事件,都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
“數字人”崛起,百度AI讓數字主播接管618
那么,頭部主播低調的同時,誰在接管這場寂靜的狂歡?
6月15日下午,百度打造的數字人“羅永浩”迎來首秀。這場由AI全程驅動的直播,吸引了超1300萬人次圍觀,GMV突破5500萬元。直播間里,數字人“老羅”與真人搭檔朱蕭木配合無間:講段子、接梗互動流暢自如,“喝奶茶”、“拎可樂”等動作細膩逼真,與觀眾互動自然親切,讓人難辨真假。
震撼的不只是形象的逼真,還有背后的效率突破。據媒體報道,這個足以媲美真人的數字人“老羅”,不僅可以完美復刻老羅的神態語氣,更是在8小時內完成了9.7萬字劇本、8300多個動作,效率遠超真人,這對追求效率的電商平臺來說極具吸引力。
對于數字人主播的出現,互聯網上也出現了一些擔憂的聲音。“太可怕了,直播行業得洗牌了。”“AI連帶貨都能取代了,我們以后還能干什么?”
狂歡背后的冷清與套路
這個618,沉寂的不只是直播間的頭部主播們,還有觀眾的消費熱情。當頭部主播的人設光環逐漸褪色,大促本身的促銷邏輯也在遭遇信任危機。
今年618期間,盡管淘寶天貓取消滿200減20等復雜優惠機制,改為“官方立減”,但消費者發現價格波動依然存在。據媒體報道,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吐槽618的促銷機制:大促當天,電商平臺部分商品的價格不降反漲。
據《第一財經》報道,有消費者表示,在疊加了看似豐厚的國補和平臺優惠后,實際支付的價格竟高于日常售價。“一件上衣的價格1月22日加購價為478元,6月18日疊加平臺消費券后價格為549.9元,618大部分時間價格高于加購價,該商品來自于品牌官方旗艦店。”
這種赤裸裸的信任背刺,讓任何形式的規則簡化都淪為表面文章。既然消費者平時就能享受到同等甚至更優價格,那為何還需要等到大促?
觀眾消費熱情的“沉寂”,并非單純的理性消費或是購買力下降,而是對“價格游戲”的抗議。當大促無法兌現其“優惠”的核心承諾,其存在的根基便已面臨危機。
或許,當直播間里最昂貴的不再是主播的臉,而是回歸本質的商品價值與消費信任本身,一個更加健康的商業環境才真正擁有了生長的土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