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親時,一一游覽了大觀園,對之前寶玉所題的各處匾額也做了部分修改,比如把“天仙寶境”改為“省親別墅”,把“蓼汀花溆”改為“花溆”,把“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等。
圍繞元春為什么要把這些名稱改掉,世人就犯起了猜疑,而討論的焦點和重點,都指向了一個人,就是林黛玉。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元春將“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特意刪去了“香玉”二字,是非常明顯的對林黛玉的厭惡,因為林黛玉就是“香玉”啊。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回,寶玉為了不讓黛玉睡覺,編了個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而“香芋”諧音“香玉”,他這是把黛玉比作香玉,說她這個鹽課林老爺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
還有更奇葩的是,有人通過古代的反切注音法,解讀元春為何將“蓼汀花溆”改為“花溆”,刪去“蓼汀”二字,因為這兩個字用反切注音,就是林,與刪去的香玉結合起來,就是林黛玉。
甚至有人由此得出結論,元春是支持金玉良姻而反對木石前盟的,因此也就不喜歡黛玉。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都是后人臆斷,其實這個完全不符合生活邏輯,為什么?因為元春在省親之前,根本就沒見過黛玉,而王夫人也多年沒見過女兒,她這個沒來由的厭惡從何而來?
有人一定會辯解說,因為元春省親時黛玉給寶玉作弊,一定被元春發現了,所以她不喜歡黛玉。可是黛玉作弊一事,是發生于元春改名之后,難道元春有未卜先知的本領?
從人之常情和生活常理來說,元春無論作為貴妃娘娘,還是作為第一次見到黛玉的表姐,她都沒有理由上來就討厭黛玉,這還不當緊,還非得通過改名表達自己的這種厭惡,這不瞎扯嗎?
元春省親在紅樓夢里說,是皇恩浩蕩,是難得的恩寵,她入宮多年,忽然有一天加封了賢德妃,又有機會回家省親,你告訴我她省親就是為了特意改匾額以此暗示她討厭黛玉?
就算是她有此意,可是她暗示給誰看呢?又有幾個人能搞懂這種暗示?她是為了警告黛玉還是敲打寶玉?省親那么隆重的場面,那么緊湊的安排,她有閑工夫想這些?
關于大觀園內的各處匾聯,原文有一段話說的很清楚:適巧遇園已落成,令其題撰,聊一試其情思之清濁。其所擬之匾聯雖非妙句,在幼童為之,亦或可取。……更使賈妃見之,知系其愛弟所為,亦或不負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寶玉所題之聯額。
也就是說,寶玉題的這些匾額,并非全都是好的,這為元春改名埋下伏筆。而賈政之所以全用,是因為寶玉自幼所學,大半系姐姐元春所授,這是為了通過元春省親,讓其看下寶玉有無進益。
其實,這也是元春省親游園的目的之一,對于寶玉所擬匾額,好的當然會留用,而不好的自然會改動,這種改動往小了說是姐姐批改弟弟作業,往大了說也是元春作為貴妃對娘家的一種恩賜,畢竟這可是貴妃娘娘的金口玉言啊。
說到“改作業”,我們不妨來看看,寶玉的“紅香綠玉”比姐姐元春的“怡紅快綠”差在哪兒,大家不妨反復品味咂摸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寶玉的“紅香綠玉”表面上寫的是西府海棠和芭蕉,其實暗示的是閨閣女子,而且“紅香”、“綠玉”兩個詞都是名詞,組合在一起,又是紅又是綠又是香又是玉的,非常香艷,這也符合寶玉的審美情趣。
他不僅有愛紅的毛病,而且自幼跟姊妹們一處長大,一直生活在內幃之中,所經所見所思所想,幾乎都是圍繞女子和香閨,所以他的“紅香綠玉”暗指閨閣中的那些溫香軟玉一般的女子。
包括寶玉后面寫詩,他先想到的還是“香”“玉”這些字眼,所以先寫的是“綠玉春猶卷”,后經寶釵提醒,才改成了“綠蠟春猶卷”,可見寶玉有多喜歡香啊玉啊這些字眼。
元春一看這個匾額,不僅知道系弟弟所撰,自然也能由此猜出弟弟的志趣,到底過于濃艷了些,脂粉氣超標,終究失于大氣,畢竟這園子是用來省親的,所以她作為貴妃娘娘,勢必會有一改。
元春的“怡紅快綠”將兩個名詞改作了兩個動詞,而且是古漢語中的一種使動用法,即使某某如何,“怡紅快綠”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看到海棠變紅芭蕉變綠使我心情愉悅之意。
“紅香綠玉”給人的感覺就很平,雖然有色彩的渲染,但是靜態的,就像欣賞一幅畫一般,美則美矣,但不夠靈動;而“怡紅快綠”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仿佛那畫中的海棠正在慢慢變紅,芭蕉正在變得濃綠,甚至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擺動,給人一種人在畫中游的動態美,讓人沉醉其中。
而像寶玉取的“有鳳來儀”“杏簾在望”這幾處,元春就沒改,因為確實好,它跟元春改后的“怡紅快綠”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給人一種動態美,甚至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這也為大觀園增色不少。
元春雖然說自己“我素乏捷才,不長于吟詠,妹輩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責,不負斯景而已。”但這并不代表她沒有審美能力,就像李紈,不長于作詩,但卻善于評詩一樣,元春一樣不善于吟詠,但善于品評。
她將“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給人一種畫龍點睛的感覺,寶玉的名固然也好,但終究不夠出彩,不夠亮眼,且過于香艷,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有些靡靡之風,不適合作為院落的匾額,而元春一改,就像立馬賦予了其生命一般,有一種青春的生機和律動在里面,且大氣明快。
同理,元春將“蓼汀花溆”改為“花溆”,也是有講究的,“蓼汀”是指長著蓼花的小洲,而“花溆”指長著野花的水邊,兩者意思相近,合起來用顯得重復拖沓了,所以直接刪掉了兩個字。這就好比老師給我們批改作文,把一句話里語義重復的詞刪掉一個一樣。
還有一處李紈后來入住的稻香村,這個名字雖然也是元春改的,但最開始并不是這個名,而是叫“浣葛山莊”,這個名字典出詩經,說的就是出嫁女子回家省親之事。
而元春看了黛玉寫的“杏簾在望”一首五律后,便又將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有意思的是,“稻香村”這個名字,也不是元春取的,最早還就是寶玉取的。
實際上,元春第一次省親,不僅不討厭黛玉,還對釵黛這兩個表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她們“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這個評價,既是自謙,也是事實。
說到這,還得提一嘴寶玉后來在詩社的名號,就叫怡紅公子,顯然就是根據其居所名“怡紅院”取的,怡紅院的名兒自然也是根據“怡紅快綠”的匾額名順出來的。
“怡紅公子”這個名號,很自然也很好聽,且符合寶玉愛紅的毛病,也側面交代了,寶玉對姐姐所改的這個名,是很滿意的。
如果是“紅香綠玉”,大家覺得寶玉居所會叫什么名?紅香院還是綠玉院?寶玉會取什么名號?紅香公子還是綠玉公子?又或者紅綠公子或香玉公子?聽起來都不恰當,且沒有辨識度。
我還想到了紅樓夢里唯一提到的青樓女子云兒,她就出身于錦香院,關于香玉,賈府學堂還有兩個人一個叫香憐,一個叫玉愛呢,寧國府還有個天香樓……
就是大觀園里,還有藕香榭、稻香村,不管是個人不喜歡過于香艷的詞,還是為了避免犯重,這香玉合用于匾額,還真就算不上多好的詞。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