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酸軟是常見問題,除蛀牙、牙本質敏感等常見因素外,還有幾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因需警惕 ——
一、過度使用牙齒清潔工具
很多人認為 “刷牙越用力、洗牙越頻繁,牙齒越干凈”,但是過度用力刷牙、使用硬毛牙刷,或頻繁使用牙線、沖牙器時力度過大,都可能磨損牙釉質,暴露牙本質,導致牙齒對冷熱、酸甜刺激敏感。
建議:
選擇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刷牙 2 次,每次 3 分鐘。
牙線和沖牙器使用時力度輕柔,避免損傷牙齦。
二、酸性食物 / 飲品的 “隱形腐蝕”
柑橘類水果(橙子、檸檬)、碳酸飲料、醋、酸奶等酸性食物,長期頻繁食用會緩慢腐蝕牙釉質,即使漱口后酸性物質也可能殘留,削弱牙齒保護層。
建議:
食用酸性食物后,先用清水漱口,半小時后再刷牙(避免酸性環境下刷牙加劇磨損)。
喝完碳酸飲料后及時漱口,或者用吸管減少與牙齒的接觸。
三、夜磨牙或緊咬牙習慣
夜間磨牙或白天無意識緊咬牙,會讓牙齒長期承受異常咬合壓力,導致牙釉質磨損、牙齦受壓,甚至出現牙隱裂。很多人晨起后感覺牙齒酸軟、下頜發酸,卻忽視了磨牙的影響。
建議:
頻繁磨牙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佩戴咬合墊。
白天注意放松下頜肌肉,避免緊張時下意識咬牙。
四、牙齦退縮未及時干預
牙齦退縮會導致牙根暴露,而牙根表面無牙釉質保護,牙本質小管直接與外界接觸,受刺激時易引發酸軟感。牙齦退縮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當、牙齒錯位等原因引起,但很多人誤以為是 “牙齦老化” 而忽視。
自查:
觀察牙齒是否有 “變長” 的感覺(牙齦位置下降),或牙根處出現凹陷性缺損(楔狀缺損),如果有的話就需要及時就醫。
五、胃酸反流(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反流至口腔時,會直接腐蝕牙齒表面(尤其是門牙內側)。長期胃酸反流可能導致牙齒表面變薄、敏感,甚至出現不可逆缺損。
伴隨癥狀:常有燒心、反酸、吞咽不適等,需結合消化系統癥狀綜合判斷。
建議:
及時就診消化科,控制胃酸反流。
飯后避免立即平躺,減少胃酸上涌。
六、維生素 D 缺乏
維生素 D 對鈣吸收至關重要,缺乏時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礦化程度,導致牙本質發育不良、牙齒抗齲能力下降,進而出現敏感酸軟。
關聯點:長期宅家、日照不足的人群更易缺乏維生素 D,可通過血液檢測確認。
建議:
適當多曬太陽(每天 15-30 分鐘)。
飲食中增加深海魚、蛋黃、強化乳制品,必要時遵醫囑補充維生素 D 制劑。
七、藥物或疾病影響
某些藥物(如降壓藥、抗抑郁藥)可能導致唾液分泌減少,而唾液是牙齒的天然 “保護屏障”,唾液不足會使牙齒自凈能力下降,更易受刺激。此外,干燥綜合征、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間接影響口腔健康。
出現牙齒酸軟,該如何應對?
避免刺激:
暫時少吃冷熱、酸甜食物。
使用抗敏感牙膏:
含硝酸鉀或氟化物的牙膏可緩解癥狀。
及時就醫:
若酸軟持續超過 1 周,或伴隨牙痛、牙齦紅腫、牙齒缺損,需盡快到口腔科檢查,明確病因(如齲齒、牙周炎、牙隱裂等)并治療。
牙齒酸軟背后可能隱藏多種原因,與其盲目應對,不如從生活細節排查,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才能更好地保護牙齒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