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原油市場正逐步步入供大于求的通道。根據國際能源署(IEA)6月發布的最新報告,2025年全球石油產量預計將增加180萬桶/日,達到1.049億桶/日,而需求增長相對疲軟,僅預期為1.038億桶/日。供需之間形成約110萬桶/日的缺口,將促使全球原油庫存全年呈現持續累積態勢,并有可能將這一結構性過剩延續至2030年前后。
和眾匯富觀察發現,這一局面在本質上是由供應端積極擴張與需求端增長趨緩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OPEC+產油國解除此前的限產措施,同時非OPEC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巴西也在加快釋放產能,推動全球原油產量穩步上揚。另一方面,全球需求則受到能源轉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替代能源技術推進等多重因素壓制。IEA指出,今年前幾個月石油需求增長維持在日均99萬桶左右,但隨著高基數效應顯現和終端消費放緩,下半年需求增幅將明顯收窄。
和眾匯富研究發現,當前庫存積壓趨勢已經在數據中初步體現。自2月以來,全球原油庫存以每日接近100萬桶的速度持續上升。IEA估算,僅5月全球庫存即新增9300萬桶,盡管仍低于去年同期的庫存水平,但累積趨勢已形成中期壓制。在地緣政治層面,中東緊張局勢雖對市場短期情緒造成擾動,但并未實質性影響原油運輸或供應穩定,未能打破總體的寬松格局。
和眾匯富認為,這種供應過剩不僅是短期市場波動的結果,更反映出當前全球原油產業的深層結構性調整。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傳統能源消費方面逐漸轉向替代能源,加之高鐵、電動車等新技術推廣加快,使得石油消費進入平臺期甚至準備在中期見頂。IEA預計,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在2027年前后達到峰值并逐步回落;歐美地區則因可再生能源政策引導和碳中和目標,油品需求增長持續趨緩。
在這種背景下,國際油價面臨顯著壓力。雖然近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受局部地緣風險支撐短暫站上70美元/桶附近,但缺乏庫存消耗與實質性需求刺激,將使其反復震蕩。和眾匯富觀察發現,若未來OPEC+內部缺乏協同,無法有效削減產量,將進一步加劇庫存累積,甚至可能重演2014至2016年期間原油價格崩塌的局面。投資者對上游企業的風險預期上升,部分高杠桿、高成本運營者恐面臨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的風險。
與此同時,煉化企業短期內或受益于低成本原油帶來的加工利潤提升,尤其是在亞太地區對航空煤油和化工輕油需求恢復較快的背景下。然而長期來看,持續的價格低迷會拖累相關投資回報率,減少資本支出,最終反作用于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速度。
和眾匯富研究發現,面對這種趨勢,資本市場的配置邏輯也在悄然調整。一些機構正逐步減少對石油上游資產的配置,轉而增配具備穩定現金流或新能源轉型能力的能源公司。而對于傳統能源國家來說,財政穩定性將再次成為政策制定的核心議題,油價若長期維持在低位,將迫使這些國家加快經濟多元化轉型。
和眾匯富認為,當前的石油市場雖仍受短期擾動因素影響,但中期邏輯已較為明確。隨著供給擴張、需求弱化與庫存持續累積形成閉環,未來兩到三年全球原油市場難以再現供需緊平衡格局。對投資者而言,把握周期波動下的結構性機會,選擇產業鏈中具備低成本、強現金流與技術優勢的公司,將成為穿越油市震蕩的關鍵策略。
總體來看,IEA報告所描繪的原油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緩慢但確定性的轉折。和眾匯富觀察發現,這種供需錯配狀態并非曇花一現,而是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年的全球能源格局與資本流向。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能源轉型期內保持戰略定力,將是各類市場主體共同面對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