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入伏了,今年三伏天到底有多熱?
老輩人常說“夏至無雨三伏熱”,今年夏至晌午曬破頭。6月21日夏至當天沒見一滴雨,日頭毒得能烤焦地皮。
按農諺說法,接下來的三伏天怕是要熱出真火了。
國家氣候中心早有預警,副高強勢“控場”,高溫范圍要擴大。預計未來40天,華北平原午后常現38℃,玉米葉子怕要打蔫兒。
長江中下游更難熬,夜里氣溫都難下28℃,水稻灌漿受影響。山區種果樹的老鄉注意,伏旱可能跟著來,樹根得提前蓋秸稈。可別小看這土辦法,祖輩靠它熬過多少旱天,保墑效果看得見。
不過現代種植得講究科學,秸稈覆蓋結合滴灌,省水又省力。豫北平原種玉米的老鄉,趁這兩天沒太熱,趕緊清壟溝。
一旦伏天暴雨突襲,壟溝暢達才不怕積水泡根,能減少減產風險。
洞庭湖周邊的稻農注意,若遇連續35℃高溫,田里得深水護苗。水層能降地溫,可別等稻穗低頭了才想起灌水,那時就晚了。大棚種菜的鄉親,未來10天要重點防“悶棚”。
白天溫度一超32℃,及時掀膜通風,傍晚再澆小水降溫。有人覺得伏天熱就該讓作物多曬太陽,這想法可不對。
番茄、辣椒這些掛果作物,強光直射易曬傷,得拉防曬網。我個人覺得,老輩人的經驗就像地里的老樹根,扎得深卻也要跟上新法子。
比如看云識天氣依舊管用,但手機里的天氣預報更得天天看。尤其關注午后強對流,黑云壓頂時別在野地干活,趕緊躲安全處。伏天施肥也有講究,別在大日頭下撒尿素,容易燒根又揮發。
建議清晨或傍晚施,配合澆水,讓肥料慢慢滲進土里才有效。
還有那養大棚雞鴨的,圈舍得勤掃,伏天濕熱最易滋生病菌。
窗戶能開多高開多高,有條件的裝個小風扇,別讓禽畜悶出病。可能有老鄉犯難,這么多事從哪兒下手?咱列個急茬兒清單。
頭一樁,檢查家里的灌溉設備,水泵、水管該修的趕緊修。第二,把溝渠里的雜草清一清,保證排水通暢,不怕暴雨突襲。
第三,去鎮上農資店備點防曬網、秸稈簾,伏天遮陽就靠它們。具體到各鄉鎮的詳細天氣預報,明早八點會在咱平臺更新,大伙兒記得來瞅。種地這事兒,最怕悶頭干不管天氣,跟著節氣走才能少受災。
今年伏天熱是大概率,但早準備就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記住了,伏天護苗如護心,一招一式都得落在實處。甭管是老經驗還是新法子,管用的就是好法子,咱莊稼人最實在。
最后說一句,伏天雖難熬,可咱地里的收成,就看這關鍵時候的功夫了。種地跟著天氣走,日子才能有奔頭,大伙兒都上點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